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新乡新闻 > 原阳县新闻 >

雄安之水中原来

[摘要]这是一条惠泽千秋的战略之渠,这是一条薪火相传的生命之渠,这是一条众志成城的精神之渠。 11月16日上午10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濮阳县渠村引黄闸缓缓抬起,滚滚黄河水摆脱了羁绊,争先恐后般涌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宽阔的干渠。 自此,雄安之水中原来!...

      这是一条惠泽千秋的战略之渠,这是一条薪火相传的生命之渠,这是一条众志成城的精神之渠。

  11月16日上午10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濮阳县渠村引黄闸缓缓抬起,滚滚黄河水摆脱了羁绊,争先恐后般涌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宽阔的干渠。

  自此,雄安之水中原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一手挽起黄河,一手挽起白洋淀——仿佛一条穿越时空的飘带,将古老的中原与崭新的雄安新区紧紧系在一起。

  大河北上,奔流着百折不挠民族精神的当代传承,激荡着古老神州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这水,让他们魂牵梦萦

  她哭了,又笑了……望着顺渠远去的黄河水,参与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的河北大清河河务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刘佳心绪难平。

  刘佳的老家在河北省保定市的高阳县,距离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终点白洋淀不到10公里。在刘佳的记忆里,白洋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还是水天一色,碧波荡漾。但近些年,白洋淀的水位逐年下降,多次遭遇干淀危机,曾经的“华北之肾”面临严重的“肾衰”。

  白洋淀水源告急!河北水源告急!尽快寻找新的水源,破解用水之困、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无数人魂牵梦萦。

  经过水利部门多次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从濮阳引黄河水入冀是最为科学和合理的选择。

  多年的期盼,终于在2015年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当年7月,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按规划,该工程南起濮阳县渠村引黄闸,北至白洋淀,途经河南河北两省的濮阳市、邯郸市、邢台市、衡水市、沧州市、保定市6市26个县(市、区),年设计引水量7.4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65万亩土地。

  缓解河北用水之困,是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建设初衷。今年4月,横空出世的国家雄安新区,为这项工程赋予更为宏大的历史使命: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在雄安新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构想中,白洋淀无疑是承载希望的“水核心”。今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专程前往白洋淀,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6月8日,省委书记谢伏瞻对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南段建设工作进行考察之后强调,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工程建设,确保清水送到白洋淀。

  一渠清水送雄安,既是落实总书记的嘱托,也是河南应有的担当。

  这水,让他们义无反顾

  引黄入冀补淀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就举世瞩目。濮阳作为工程的源头渠首,能否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对整个工程举足轻重。

  两年的工程建设期,濮阳的广大干部群众与时间赛跑,书写了一部舍身忘我的无私奉献史。

  2015年10月8日,濮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征迁工作动员会,市委书记何雄要求:“濮阳要担起应有的责任,把事情做好、做实。”

  这份责任,是用双脚来丈量的。

  63岁的胡少华是濮阳市水利局一名退休干部,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开工前夕,他被返聘回来负责施工环境协调工作。胡少华每天在施工沿线来回奔波,哪儿出现卡脖子问题都会及时赶到现场。有人给胡少华算过一笔账,他平均每天坐车行驶的路程在150公里左右,两年下来就是10万公里,相当于走了8个万里长征。

  去年冬天,濮阳市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相朝在渠村沉沙池解决征迁问题。当时,气温已是零下十几摄氏度,但为了摸清沉沙池周边的房屋、光缆等专项设施的分布情况,李相朝硬是顶着刺骨寒风,徒步走了7公里。

  这份责任,是用心灵来感知的。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需要永久征地9096亩,临时占地5967亩,拆迁房屋4.8万平方米。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征地拆迁工作,濮阳仅用1年时间完成——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濮阳的群众义无反顾选择了前者。

  “俺村就不用镇上派人做工作了,村干部自己来就中。”在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王助南村的拆迁动员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陈关社率先表态。结果,3天时间内,王助南村200户村民全部在征地拆迁协议上签了字,成为工程沿线征地拆迁最顺利的一个村庄。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凌平村有一个小有名气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村民李军旗经营20多年的农资门市就在其中。今年春节过后,为了给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让路,李军旗的农资门市被拆除。房子被拆的一刹那,素来大大咧咧的李军旗滚滚热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有感情啊,咋能不心疼?不过这是国家的大事儿,咱不能光想着自个儿!”

  这水,让他们奋战不息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纵贯华北,不仅要建渠堤、河道、暗涵、控制枢纽、沉沙池、倒虹吸等,沿途还要与铁路、公路、管道、光缆等交叉,在水利工程专家眼中,其复杂性不亚于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

  对于参与河南段施工的1万多名工程建设者而言,告别父母妻儿,昼夜奋战不息,只为奏响一曲大气磅礴的生命壮歌。

  渠首段是千里长渠的第一个标段,也是整个工程能否顺利通水的关键所在。假如把白洋淀比作大水缸,将千里长渠看作输水管道,那么渠首引黄闸就是扼住管道“咽喉”的“水龙头”。

  从去年10月进入工地以来,负责渠首引黄闸建设的河南省中原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有参建人员每天吃住在工地,工期最紧时实行三班倒,连春节也没放假。

  侯石景是这个公司负责项目建设的副总工,老家就在濮阳县习城乡,离施工地只有十几分钟车程。按理说,好不容易碰到施工地离家这么近的机会,应该多回家看看老人。但一年多来,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年三十也是在工地上度过。

  在渠村引黄闸下游两公里处,新建了两座巨大的沉沙池,工程通水后,每年200多万立方米泥沙被留在这里,才能确保一渠清水送雄安。

  然而,担负沉沙池施工任务的河北水利工程局进驻工地时,一下子犯了愁。这里是水稻种植区,地下水位高,土质松软,一铁锨挖下去就能挖出水来,挖掘机和运土方的车辆根本进不了场。工人们顶着刺骨的寒风,用一块块钢排铺成道路,才保证施工正常进行。为赶工期,施工队伍人歇机不停,24小时不间断。

  “沉沙池共挖土方713万立方米,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主体工程,这是一个奇迹。”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管理局河南建设部工程处处长苏文华认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称得上一个“小南水北调”,尤其是它们一脉相承的奋斗牺牲精神。

  多年前,濮阳西水坡曾出土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也因此得名“龙都”。如今,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从这里出发,千里长渠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广袤的华北平原,龙头昂扬,腾飞有期。

  千里送清流,中原连雄安。(本报记者 王映 本报通讯员 贺德敬 王金勇 翟道峰)

 

《雄安之水中原来》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yuanyang/73957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银隆新能源洛阳产业园开工建设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