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2 13:19 我要投稿
随着“双11”结束,天猫、京东都开始晒今年的业绩,2017年,天猫“双11”最终交易额定格在1682亿元,而首次发布“双11”业绩的京东,也取得1271亿元的销售额。不过,在战报公布之后,天猫京东的高管却开启了口水战,指责对方数据统计方法有问题。
【业绩】
“双11”成就两个千亿平台
尽管已经9个年头,但今年“双11”销售额仍然没有悬念地再创新高。11月11日,天猫和京东在官网齐齐公布战报,京东在当天7:46累计下单突破1000亿元,而天猫则在9:00完成了1000亿元的成交额。
11月12日凌晨,阿里巴巴官方数据显示,2017天猫“双11”最终交易额定格在1682亿元,其中,无线成交占比90%。全球消费者全天通过支付宝完成的支付总笔数则达14.8亿笔,比去年增长41%,相当于在“双11”这一天,平均每个中国人在支付宝上完成超过1笔支付。物流方面:天猫“双11”全天订单数达8.12亿,相当于2006年全年包裹量的3倍。
京东全球好物节从11月1日到11月11日累计下单金额达1271亿元。11月11日0点到12点,京东支付订单同比增长350%,支付峰值是去年同期的5倍。
【回应】
除了数字与口水战
“双11”背后的思考
数字公布之后,双方高管却不淡定了,先是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评论京东的数据称,“其实京东超越天猫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找一个好会计就解决了啊。”京东集团CMO王雷回应说,“搞不明白,为啥你家可以提前20多天预售,然后算成一天销售额,我家不能正常开门做买卖只算11天购物季销售额?这不是数学问题,这是逻辑学问题。”
不少渴望实惠的消费者乐于看到俩竞争对手“互掐”。不过对于很多生意人,则更关心背后的“大动作”。
马云以及阿里巴巴CEO张勇接受采访时表示对销售数字不感兴趣,新业态和新物种的不断涌现以及创新才是“双11”最重要的意义。
阿里方称,今年他们邀请50多个商圈、100多万家小店,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商家来参与尝试“新零售”的各种可能,探索怎样把消费者、货物和配送、供应链完善地结合起来。马云还表示,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未来中国60%到80%的零售都应该是新零售。
销售数字飘红背后
消费者感觉槽点不少
槽点:刻意攒尾款
今年天猫商家普遍采取付定金方式为“双11”预热。正因如此,“双11”前连快递员都清闲了不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教授卢向华认为,这种刻意将需求积攒到“双11”释放的方式,让一些急需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很困惑。
槽点:先涨价再打折
一些消费者发现,部分品牌将一些热销的号码、款式拿出大促的范围,而且促销的力度感觉也不如宣传中那么大,通过先涨价的方式,让优惠基本不复存在,而且消费者还要忍受无法预计的快递时间。
槽点:逼品牌“二选一”
今年很多品牌还面临天猫和京东“二选一”的问题。“双11”临近,部分知名服装品牌,诸如海澜之家、太平鸟、欧时力等选择与京东分手,只在天猫等其他电商平台上参与“双11”大促。
从公开信息以及媒体报道来看,这种“二选一”已经不再是大促时的临时策略,而且越来越常态化。对消费者来说,这种“二选一”是不愿意看到的。
槽点:规则复杂
“双11”购物前,首先要搞明白“购物津贴”“火炬红包”“定金膨胀”“跨店满减”“叠加优惠”的确切含义及使用规则。接下来还要定时抢红包,在群里分享激活红包,甚至还要打游戏换红包、花钱买红包、组团购物分红包……而且“双11”越来越提前,还要仔细分辨在哪些店可以用哪些券……
据媒体调查,近74%的受访者认为“双11”优惠活动过于复杂,浪费时间精力。
【网友评论】
@殷长史:从此我的简历上又多了一条:参与了一个上千亿元的项目并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得到客户马云的赞誉。
@短笛大魔王:假期办可以考虑下“双11”假期吗?决战“双11”,只争朝夕。
@小林:买了一件衣服,原价1880元,实付1870元,瞎折腾。
@松果果果儿:贫穷使我克制,规则使我清醒……剁完手有种淡淡的忧伤,希望拆快递能治愈。
@yes:听说花呗可以找朋友代还了,这下我可能真的要没朋友了。
@Triangle:已剁完!每年数字都在上涨,说明日子越过越好啦!(记者 陈薇)
《“双11”成交额河南排全国第九》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yuanyang/73824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