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新乡新闻 > 延津县新闻 >

河南延津县从“提篮小卖”迈入现代农业时代之变的轨迹

[摘要]巨变!巨变!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最显著的特征。而其中最深刻的变化在于,这是一个中国人可以梦想成真的年代。 从近代的失落梦想,到当今的放飞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走向强起来的历史跨越,也感悟着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

   巨变!巨变!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最显著的特征。而其中最深刻的变化在于,这是一个中国人可以梦想成真的年代。

  从近代的“失落”梦想,到当今的“放飞”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走向强起来的历史跨越,也感悟着“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真谛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历史走向。

  在浩荡奔腾的历史洪流中,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之舟,都因为这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而发生着重大的转折,拥有了与祖国和民族共享精彩的美好梦想。

  中原的夏日,记者从河南郑州驱乘北行70多公里,进入黄河故道的延津县境。放眼黄河故道一望无际的玉米、花生等秋作物,满目翠绿,林木葱葱,广袤的田野一派五谷丰登的景象。

  据史料记载,延津起于黄河,名于黄河,古为黄河的重要渡口,是商贾往来货物集散之地。津,渡口之意,延津就是延绵的渡口之意。而黄河在延津已经绝流近600多年,黄河流经延津时,决口、泛滥不断。改道后,黄河给延津留下的除了盐碱和黄沙,还有一群为改变自然环境,不停与天抗争的人们。这里又是电影《一九四二》讲述的那年河南旱灾饿死300万人的重灾区之一。

  星斗转移,今非昔比。记者在延津走村串乡,进农业加工车间,访问农户,同当地干部群众座谈,记录下一个个新闻故事、一幅幅生活场景、一幕幕社会变迁,折射出延津人民从传统农区蜕变的现代产业之链和翻天覆地的农业时代之变的轨迹。

  延津的麦田绚丽多姿,掌握有我国优先发展有机小麦的话语权  

  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集四季中和之气,被誉为“五谷之首”、“人类天然营养宝库”,备受世人青睐。而延津却在书写着小麦的传奇与梦想。

  “延津的麦田绚丽多姿,不一般的神奇精彩。它既能‘饭香四溢’,又能生出茅台、酒鬼等名酒,酒香飘四方,且又能长出克明挂面、笑脸速冻食品、精益珍休闲食品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说,这首先归功于好小麦。延津小麦良种覆盖率接近100%,延津掌握了在我国优先发展有机小麦的话语权。并加大对小麦加工科技创新力度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形成了中国“小麦雁阵”。竖起了一座现代农业的丰碑。

  说起延津的小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河南省小麦技术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茹振钢教授侃侃而谈:“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新乡,新乡小麦看延津。”追溯历史,得中原者得天下。这主要因为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延津地处中原地区核心地带,是中原粮食种植地理环境和气候最好的地区之一。

  据国家小麦专家介绍,延津县位于豫北黄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小麦生长分蘖呈现出“两个盛期、一个高峰、越冬不停、集中死亡”的分蘖规律,比较适宜种植多穗大穗型品种。而黄河故道冲积形成的上沙下粘的“蒙金”土壤发苗保肥,比较符合强筋小麦后期需求,能够形成更多的蛋白。

  茹振钢说,现在专用面粉加工企业要求的,不仅仅、也不局限在某一品种品质指标多么高多么出色,而是苛求品种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即大批量、品质稳定一致的原粮,这是保证面粉产品质量稳定的根本,同时也是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最难实现的。延津小麦品质优,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品质的均一性。

  “俺延津小麦做成的挂面十分好吃,每公斤最高卖到24元,依然畅销上海等国内各大城市!”7月8日,延津克明面业行政经理张应伟告诉记者,“我们选择延津投资办厂,看中的就是这里小麦的品质和规模!”目前延津克明的加工能力已达到年产10万吨挂面,二期生产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投产后将形成年产30万吨面粉、30万吨挂面、产值30亿元、利税3亿元的生产格局,成为全国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

  延津县从1998年种植优质强筋小麦起,从品种上先后经历了豫麦34等10多个代系,目前生产上当家的强筋小麦品种是新麦26、郑麦366,短短15年完成了4次大的品种更新换代,每个品种的生产应用都是经过试验示范、专家推荐、企业认可、农民喜种的检验,兼顾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和谐统一,可以说在品种的利用上,延津选择的品种不仅是当时全国最先进的,也是最适宜的。各项品质指标远超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深受专用粉加工企业青睐,延津小麦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第一麦”。

  《中国小麦质量监测报告》权威显示,延津新麦26质量“超群”,硬度指数、蛋白质、湿面筋等10个指数,全部超过国家强筋品种审定标准一级标准,新麦26这种“全能”的品性在国内还无先例。

  在延津县司寨乡的田野里,农民张文明对记者说,过去农民是土里刨食,现在我们不光靠人勤地不懒种田,庄稼人也学会期货和现货交易了。今年他们村种了3600多亩订单优质小麦,在小麦期货市场交易,仅此一项就增收30万多元。

  如今,延津县小麦等大宗农产品已告别了几千年单纯一买一卖的“提篮小卖”经营方式,取而代之的农民乘上国家崭新的、门类齐全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体系,并有了种植结构调整竖起的风向标,有效解决了小麦“卖难”、价格大起大落和“谷贱伤农”的历史难题。

  腾起的中国“小麦雁阵”,“链”起小麦不离本土即获倍增的价值

  “延津县的小麦播种面积是95万亩,传统的种植模式和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广大农民进入小康。这几年,我们就在小麦上做文章,在小麦的品质和效益上比高低,让优势小麦不离本土就效益倍增。”延津县县委书记祁文华说。

  目前,延津县的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已突破50万亩,有45万亩的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万亩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2万亩有机小麦生产基地。

  现在全县小麦面粉业年加工小麦70万吨,小麦专用粉产品40多个,年产高档挂面40万吨,年产速冻食品25万吨。以新良公司、金粒公司、嘉合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企业,已组建成新乡小麦产业集团,形成小麦产业发展的强势平台,重点实施有机小麦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小麦粉产品升级、主食产业化、休闲食品深加工等重大项目,拉长小麦产业链条,提升小麦产品附加值。

  随着“中国第一麦”的品牌影响力的加大,茅台集团,酒鬼酒等企业都到延津县寻求合作,目前,延津已形成以小麦为头雁,以面粉——面条——面点——速冻食品;白酒——包装——印刷——运输两条产业链为两翼的“雁阵”发展布局,构筑起从田间到车间再到餐桌的“全链条、全循环”产业链。

  “有了酒厂,就要生产酒瓶子,还要有包装箱,要有运输,要有劳动力。即便一个小小的商标,就可能带动一个印刷厂。更不要说产业工人的吃、住、行了,这都是就业的门路,挣钱的路子。”祁文华说,这就是一个雁阵。

  而有机小麦本身,就需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支撑,围绕有机小麦的生产,同时又形成另一个雁阵。

  延津县的小麦种植越来越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涌现出了不少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的种粮格局。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国家级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7个高产创建乡镇、3个万亩高产示范方、13块高产攻关田。

  延津县在全国第一家制定了《优质专用小麦无公害生产标准》,这个标准已经被作为河南省地方标准推行。

  延津县农林局局长李占先介绍,小麦有强筋、中筋、弱筋之分,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多为普通的中筋麦,备受加工企业青睐的优质专用小麦几乎没有。而延津种植的95万亩小麦中,优质小麦达50万亩,占新乡市优质强筋小麦面积的80%,优质麦种子基地25万亩,产量达2.5亿斤,种子销售辐射大半个中国……

  伴随着小麦经济的持续发展,新良公司的面粉直供达利园、盼盼、康师傅等国内众多知名食品企业;克明面业、云鹤食品等10多家知名大型食品企业纷纷落户延津,以食品为主导的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南区,入驻食品企业58家,食品产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食品企业不仅消化了延津的全部小麦,每年还要“吃进”周边地区的小麦30多万吨,延津以小麦为基础资源的食品加工业,已跻身全国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

  延津告别中国小麦只能作为饲料粮而不能作为食用粮出口的历史

  2002年,延津2.5万吨“金粒”牌小麦代表中国小麦新形象出口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国,结束了长期以来中国小麦只能作为饲料粮而不能作为食用粮出口的历史,圆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梦。

  2003年3月,“金粒”优质小麦与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小麦在郑州粮食期货市场上并列挂牌销售,影响着全国乃至世界的小麦价格。祁文华对记者说。

  根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表明,同一品种小麦在不同地区种植,延津小麦面筋指数、吸水率、拉伸面积、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国家,包括加拿大麦和美国麦。

  在延津有个乡镇叫石婆固,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7000多年前,西域楼兰国妙龄少女石婆嫁到延津,她带来的陪嫁里有就小麦,她教乡民播种,种出了中原地带的第一茬小麦,从此小麦在中原落地生根,成为百姓的主食。

  这个传说,至少说明延津有着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延津县将工业化的生产、管理理念运用到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中,可以说是小麦种植史上的一次革命。


《河南延津县从“提篮小卖”迈入现代农业时代之变的轨迹》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yanjin/20853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