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14 17:29 我要投稿
他奋力拼搏,从农村的穷孩子成长为企业家,创造了一个个艰苦创业的奇迹,也创造了一个个大爱慈善的奇迹。他就是民革新乡市委委员、省感恩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省跑马岭地质公园景区董事长田开喜。
创业致富为山区群众栽下“摇钱树”
田开喜出生在卫辉市上乐村镇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经常吃不饱肚子,吃馍时总是用一只手托在嘴下面,生怕馍星掉到地上,喝的稀饭能照出人影。直到1993年结婚时,家里才用上电灯。家中的贫穷使他从小就萌生了要做万元户的念头。他上学时就跟着父亲学卖小葱、韭菜;也曾自己跑到浚县卖菜种;课余时间养过长毛兔;还到新乡学习过做水果模型…… 1991年药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卫辉市医药局工作。在“决不能再穷下去”思想的引导下,他毅然放弃舒适的工作决定下海经商!1993年创业初,他就给自己下了奋斗目标“大干三年,力挣十万元”,还要买房娶媳妇。1994年10月份,他个人资产实现十五万元以上;1995年4月份,他组建卫辉医药公司,为自己定下了第二个目标“大干五年,力争一百万元”。成功属于有心人,1999年8月份,资产达到二百元。
他致富后,为地处贫困山区的唐庄小学捐助现金10000元和价值5000元的50套桌凳;向病弱老人、贫困患者、退休干部以及教师们无偿提供了价值10余万元的药品;为卫辉比干纪念会捐资20000元,资助卫辉图书协会1000元;为救助两名患有恶疾的特困儿童捐资3500元;向卫辉市老龄委和群艺馆各捐资5000元;给卫辉市一中资助5000元;给老家修路资助了10000元;同时资助一位贫困学生读完了中学直至升入大学。几年来他为社会捐赠超过50余万元。
如何把回报感恩社会与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他选择了旅游扶贫,开发跑马岭景区。跑马岭位于卫辉市太行山区。这里是省级贫困乡,不少农民还吃不饱肚子,穿不上新衣服,但这里山顶有万亩草原,东西绵延8公里,辽阔无际,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自然风光,山腰里是茂密的森林,山脚下是一湖碧水,景色秀美,有极大地发展旅游价值,更有帮助当地老百姓尽快致富的条件。2003年3月,田开喜背着行李,带上几个人开始了漫长的“创业之路”。那时条件非常艰苦,周边荒无人烟,破落的院子没有电、没有窗户、没有门,院外就是坟墓群,让人不寒而栗。他们这一去就是半年,吃住都在山上,跑遍了山里的沟沟坎坎, 带领当地老百姓修台阶、垒岸、栽树、盖房子,并建起了中原最大的山洞宾馆,一下子就安排了二百多个农村剩余劳动力。
经过几年的奋斗,跑马岭已成为国家AAA级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同时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农产品深加工等第三产业。不少村民盖起了新房,家家都吃上了自来水,人均月收入由原来的三、四百元到现在的几千元,有的村民已买上了汽车,甚至还有人又返回山上定居,离景区最近的两个村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着力打造感恩文化基地
田开喜围绕跑马岭景区以“忠孝故里,德廉双馨”为主题,将整个基地分为“孝、廉、忠”三部分。孝亲园设计布展以王荣身“割肉疗亲 至孝通神”为代表的孝文化,清廉园设计布展以古今清正廉洁人物为典范的廉文化,忠义园设计布展以比干、岳飞等为代表的忠义文化。通过感恩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群众参与互动,在游玩中受到教育,向全社会弘扬感恩文化,化解社会矛盾。
十多年来,田开喜在景区山腰上建设了感恩长廊、感恩阁;编写了“天孝”和“孝行天下”电影电视剧剧本;到大学演讲“学感恩,做好人”,向社会发行光盘数千张。2012年,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授予跑马岭地质公园景区为“河南省感恩文化教育基地”。2013年5月,跑马岭被卫辉市纪委监察局定为廉政教育基地。
今年,他又完成了“孝亲园”建筑,王荣身“割肉疗亲 至孝通神”情景雕塑,及孝亲广场。“清廉园”标志性建筑清廉雕塑和《爱莲说》;山体刻字“顺天应道,耕心种德”。同时建好了“忠义园”标志性建筑感恩钟。 该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感恩”命名的铜钟,高3米,重3吨,上刻“感恩铭文”,铭文采用古体四言诗,内容包括卫辉古代著名历史人文,现代英雄模范代表的生平事迹。“钟”即为“忠”,撞响“感恩钟”,寓意感谢领导、亲人、朋友的挚爱恩情。
创办感恩文化促进会饯行感恩之梦
2012年10月,田开喜发起成立“河南省感恩文化促进会”。 组织开展感恩文化学术研讨会和交流会,出版感恩文化系列刊物,推出感恩系列影视剧;组建了感恩文化宣传队伍,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感恩行动”、“民企帮村”、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在全社会营造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人民的氛围。并开发推广感恩文化系列用品,促进感恩文化的普及交流。为众会员单位提供了交流阵地和工作服务平台。
2013年5月,由河南省感恩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刘新民组织带队,联合新晋高速指挥部、新乡市人民医院、荣康医院、新华医院等专家医疗队,冒雨驱车赶赴辉县市沙窑乡白庙村进行慰问和义诊。白庙村地处深山,由6个自然村组成,全村825人,60岁以上老人有140多人。由于交通不便,距离医院较远,看病非常困难。这次义诊送医上门,给山区人民进行体检、治疗,感动了全村人。2013年7月,在原阳留守流动儿童学校,省感恩文化促进会又与郑大新闻学院、中原工学院团委组织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7月7日早晨,在田开喜张合义的带领下,原阳县留守儿童学校30多名学生,到跑马岭感恩文化教育基地参观游览。两周的关爱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也让他们懂得了感恩的快乐。
连续两年,河南省感恩文化促进会和新乡市旅游局在跑马岭景区举办了“感恩父母在行动,千人浴足跑马岭”活动。活动中中小学生及各界人士近千人携带父母及长辈,一家两口、三口带着小凳子、足浴盆、毛巾来到跑马岭山洞广场,聆听了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孙敬祥老师“我爱爸爸妈妈”主体演讲。
父母真情比大海深,人间德善跑马岭。在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时刻,跑马岭充满了浓浓的孝老爱亲以及厚重温馨的传统文化氛围。感动了所有静听者,孩子们流下了惭愧的泪水,父母们流下了欣慰的泪水。爱在金秋,感恩父母,贵在行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自各学校的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跪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行三叩九拜之礼来感谢养育之恩。孩子们又各自端来一盆热水,为父母脱鞋洗脚,他们洗得非常认真、仔细。父母们都笑得合不拢嘴,欣慰的表情让现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泉涌般的幸福。
《河南省跑马岭景区董事长田开喜:创业铺富路 饯行感恩梦》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weihui/13795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