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3 11:19 我要投稿
□本报记者赵新颜通讯员景永利
日前,执行法官多次联系却一直避而不见的被执行人徐某主动来到法院,表示要尽快执行,并恳请法官将他从“失信人名单”中删除。
据了解,徐某曾向杨某借款160万元,久未归还,两人对簿公堂,法官判徐某限期还款,但徐某却屡屡逃避执行。今年6月,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其列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老赖”黑名单数据库。徐某购买飞机票时被告知:“老赖”不能购买机票。
据悉,这是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行“失信人名单月公布制度”以来,倒逼失信人履行判决的一个典型案例。据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截至目前,受到惩戒后主动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达600人次。
近两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立足审判工作,用良知崇尚诚信、用公正捍卫诚信、用创新推动诚信,保障每个案件审判的公平正义,向社会传递诚信理念,在建设诚信社
会中发挥了人民
法院应尽的社会职责。
以良知崇尚诚信——以诚正身、以诚立信,法官为建设诚信社会“领跑”
今年端午节放假前一天,从北京来新乡打官司的某公司法务总监于先生在临近下班时间,匆匆赶到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王玉霞主动推迟下班时间,耐心接待,很快为其办好手续。于先生回到北京后寄来感谢信,信中说:“像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如此良好的服务态度还真不多见!”
其实,这只是市中级人民法院规范司法行为,倡导文明司法,提升法官整体素质,法官以诚待人、以信服人的一个缩影。
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审限管理的规定》《法官用语基本规范》《庭审行为规范》《审委会工作规则》等37项规章制度,从立案、审判、执行等各
个环节规范法官言行,进行监督制约。
据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周东方介绍,目前全院正在构建干警诚信自律机制。他表示,法院将司法良知教育作为法官必修课,使“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内化为干警的自觉意识、外化为广大干警的自觉行动。
今年2月,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度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成为全市唯一一家连续3届获此殊荣的单位。该院新一届党组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一名干警的思想境界、职业操守、人文素养之中。
新一届党组提炼、凝结新乡法院精神,确立了“秉法慎断、励新至公”的院训,并将其定为凝聚全院干警思想灵魂的精神品格和行为准则。
该院建起的廉政文化长廊、文化墙、阅览室、院史室、荣誉室、清风茶社,开展的“亲情廉政寄语”活动,增强了法院文化的感染力和渗
透力,为法官营造了精神家园,向社会传递法治精神窗口,成为法院的一道文化风景。
打开市中级人民法院政务官网,《文明法官》专栏格外醒目,该院一年一度的“提升道德素养、争当文明法官”投票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采访中,记者时刻感受到市中级人民法院“人人讲文明、人人争做文明法官”越发浓郁的氛围。
以公正捍卫诚信——失信有成本、不法有代价,法院为诚信社会建设“护航”
“做人一定要诚信,都是占小便宜惹的祸!”面对法院的公正判决,当事人柳某悔恨不已。柳某见利忘义,从他人遗留在取款机上的信用卡中取走4800元并占为己有,他被以盗窃罪判处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9000元。
“审判公正与高效就是对人民
法院对广大群众最大的诚信。”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袁荷刚说,“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裁判对社会的指引评价作用,通过个案的审理、执行,来肯定、鼓励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来制裁、约束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让核心价值观随司法实践而实践。”
为实现公正与高效的审判,市中级人民法院规范了案件流程管理,对建立审限预警机制、建立案件质量检查体系,推行再审、发回重审、涉诉信访案件审判委员会评议制度,提高案件审判质量。同时推行新型合议庭制度,组成31个“审判团队”,还权于法官,确保案件公正审理。
今年,上半年全市两级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3091件,同比上升33.51%;审执结24394件,同比上升24.81%。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7560件,同比上升53.22%;审执结4777件,同比上升41.79%,审判质效大幅提升。(下转第二版)
《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着力推进诚信社会建设》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muyexx/26281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