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04 14:37 我要投稿
近年来,牧野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案结事了、定纷止争”的目标,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强化“全程、全员、全方位”调解意识,积极参与到矛盾大调解工作中,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切实加强诉讼调解和“诉调对接”工作,实现了矛盾在诉前妥善调解处理的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效。从“诉调对接”的尝试和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实现调解和诉讼的有效结合,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便捷、高效解决纠纷的迫切需求,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法官服务群众司法理念的转变,有效修复了受损的社会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强诉讼与调解机制的对接是新时期化解矛盾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为回应社会转型期社会对诉讼和多种化解矛盾的社会资源与力量的需求,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保障人民权益,积极履行司法审判职责。同时,要求人民法院要响应社会司法需求,延伸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主动沟通协调,努力与其他机构组织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大调解格局。尝试将诉讼化解矛盾与社会力量化解矛盾有机结合,积极推行“诉调对接”改革,促进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做好诉讼与非诉讼渠道的相互衔接,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
2013年以来,为了促进“调诉对接”机制的建立,牧野区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建立了综合性诉讼服务大厅,设立了“诉调对接”中心,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与基层调解组织等职能作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调解格局,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弭于萌芽状态。
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为实现诉讼与调解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就是要强化诉讼调解,有效解决纠纷,实现调解“案结事了、胜败皆服、定纷止争”的目标。牧野区人民法院在探索“诉调对接”工作实践中,确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关于规范诉讼调解工作的意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的实施意见》《诉调中心工作流程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明确“诉调对接”工作的内容、程序和任务,为“诉调对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在对接程序上形成了就地受案制度、巡回审判制度,在对接方式上确立了协助调解制度、委托调解制度,就简易案件速裁调解、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中的协调以及庭前、庭中、庭后的“三调”机制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牧野区人民法院有一个诉前调解机制,在立案登记之前会根据民事案件不同类别,分别将小额纠纷、婚姻家庭等案件送至“小额纠纷调解速裁”工作室和“婚姻家庭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当事人便在同意调解承诺书上签字,减少了诉讼环节的诸多麻烦,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利因素,实现了诉讼调解与大调解的有效对接,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正确处理调解与诉讼之间的关系实现调与诉的无缝对接
“诉调对接”机制应当遵循自愿、方便、法院主导的原则。自愿原则,就是强调法官应当在充分释明诉讼风险的前提下,实行诉前建议先行调解制度,建议当事人将相关案件转入诉调中心的相应调解室,引导当事人完全自愿地选择诉前调解,切实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如果双方都有调解意向,法院就将案件转入相关工作室进行调解。方便原则,就是要尽可能降低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成本,提高调解效率,促进和谐解纷。“诉调对接”中心不仅调解起诉到法院的案件,还接收和办理各调解组织移送的调解案件,参与和指导各调解组织的调解工作。法院主导,就是在诉调机制的构建及运行过程中,法院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并从法律效力上保障诉调工作顺利对接。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由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保障调解具有法律效力,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则进入诉讼程序。
切实践行司法为民精神,因地制宜设置诉调中心。我们在辖区7个办事处、2个镇、1个园区建立了三级“诉调对接”工作站点,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三级站点有机连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矛盾,同时坚持所有的基层调解以及法院司法确认不收取任何费用,减轻了群众的诉讼负担,解决了群众诉讼不便的实际困难。
总之,“诉调对接”是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结合后处理纠纷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节约了司法资源,还提高了司法效率,与诉讼程序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解决纠纷奠定坚实的基础。“诉调对接”是一项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实现和谐司法、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使社会关系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和谐状态的一种有效工作机制。
《新乡日报:构建“诉调对接”新机制编织社会稳定和谐网》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muye/28421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