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03 10:36 我要投稿
七载风雨奉献路,一腔热血报春晖。马新生,我市牧野区一名普通的基层党支部书记,近年来,他以自己的忠诚和无私信守着共产党人植根于民、造福百姓的宗旨,为民想、讲奉献、谋实事,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在卫水河畔演绎着立党为民、带民致富的“春天的故事”。近日,记者走近马新生和东王村党支部,近距离聆听他们围绕村情抓党建、创新党建为村民的感人故事。
在新乡市西郊的牧野区卫北办事处东王村,一身朴素的服装、一个记事的小本,是村党支部书记马新生的工作常态。从2008年挑起带领东王村发展的担子起,每一个村组、每一户人家、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他的脚印。
“心中有民在路上”。马新生说,他希望在牧野区委、区政府和卫北办事处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自己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兢兢业业的努力,为村民办些实事,让这个仅有1000余人的城中村可以走出一条“既能脱贫致富,又能持续发展”的新路。
干部讲奉献 群众得实惠
在当选东王村村委会主任之前,马新生任亚华建筑公司总经理,每月的收入有1万多元,并深受董事长重用。当时的东王村虽然有着紧邻市区的地域优势,但因为缺少好的领头人,村民的生活始终徘徊在温饱线上,看不到致富的希望。当乡亲找到他倾诉时,他毅然决然辞掉令人眼红的高薪工作,回到村里探寻发展之路。
2008年11月15日是个平凡的一天,可因为父老乡亲的信任,这一天成了马新生人生和事业转折的关键一天。那一天,在仅有1080人的东王村,马新生却以960票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成为当时办事处和牧野区的美谈。
“一个字,乱!”谈起7年前的东王村,不少村民向记者摇头不止,连连摆手。村民纷纷说道,当时的东王村集体经济一片混乱,经常拆东墙补西墙;群众意见大,思想不稳定,隔三差五就有村民闹意见;道路常年失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依靠第三产业发展经济的东王村,最大的问题是村集体资产名目不清晰,多年来房屋租赁费收不上来,当时负债100多万元,连退休老人的工资和村民年底的福利都发不了。
马新生说,要想群众信任,必须转变作风。他自己拿出约50万元给退休老人发了工资,给村民发了年底福利,稳定了人心。随后,他和村“两委”班子一起,从解决全村负债问题入手,分析东王村城中村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和租赁业,从等米下锅到借船出海,决心打好符合东王村村情的翻身仗。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首先村委会将以前村集体土地资源的租赁合同不符合实际的地方进行了酌情修改或重新制定新的合同,仅此一项,每年就给村里增加了近130万元的收入。
由于历史原因,东王村的集体土地相继被一些企业占用,针对这种情况,马新生和村干部做好土地文章,盘活经济存量。村里重新丈量和收回流失的土地,2009年收回新辉路北段路东的村集体用地,面积6亩,价值约600万元;原760厂后的空地,面积4亩,价值400万元;2010年收回了新乡市燃料公司不合理占用的土地,面积约为14亩,价值1000多万元;与新乡市发展中心协调,将卫北市场的所有权归还东王村,回收之后仅每年的租金就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多万元;2012年在建北一路建门面房2000平方米,为村里每年增加收入近50万元;2013年,在建北一路建起东王村花卉市场,并新建门面房3600平方米,年收入达60万余元;2014年,把村集体企业天洋集团通过法律途径千辛万苦收回,为村里挽回集体损失上亿元,有人向马新生行贿9万余元,他全部上缴。
“心里装着村民,眼睛盯着发展,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思路对了头,群众有奔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在马新生的影响下,纷纷献计献策,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最大化,这凝聚力和向心力很快转化为助推东王村扬帆起航的原动力,村里的干群关系和经济局面逐步扭转。到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0万元,群众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
给村民养老“装”上保险 提升村民幸福感
东王村现有人口108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9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5,65岁以上的老人有86人,占全村人口的1/10;55岁到64岁的人口有400人,10年后他们将进入65岁以上老年人行列,看着这一行行的数字,马新生陷入了沉思:村里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增加,家庭户人口数下降,社会及家庭养老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进程的发展,全村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进一步提高;家庭的小型化,预示着家庭的养老功能将会削弱,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日益增多,养老问题会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活,也会影响到全村经济的发展。
“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灵丹妙药!”马新生决定,让符合政策的村民人人都享有一份社会养老保险!但是,这一惠及全村村民的善举却遭到不解真相的村民和个别村“两委”成员的反对。
村“两委”成员都明白这是件好事儿,可有的成员认为,这几年村里经济虽然有起色,但发展缓慢,村民没有闲钱来办这份保险,还是稳妥一点儿好,别瞎折腾了;乡亲们不理解,说表面上是为大家办好事,谁知道私下里有什么猫腻呢。
马新生再三解释缴保险的费用由村里统一交付,鉴于当时村里的经济状况,暂时由村民垫付资金,村里3年内全部还清,并给每个符合条件的村民出具欠条,到退休年龄后,村民每人每月都能领到养老保险金。他认定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连夜起草申请报告,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办事处,费尽周折,把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的手续申请下来。回到村里,他马上动员所有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给村民分析办理保险的好处,乡亲们渐渐明白了社会养老保险,改变了抵触情绪。
在马新生的耐心讲解下,第一批村民纷纷出钱为自己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最后,村里还有7户人家实在困难拿不出钱来。马新生不忍心村民错过机会,就自己拿出16万元给他们办理了保险。村民知道情况后抹着泪说:“新生这村官好,比亲儿子还亲。”
截至目前,东王村共有500余名符合政策的村民享受到了保险福利。现在,村里退休老人的工资由2008年的不到200元提升到现在的人均1500元~1600元,最高的达2100余元。领着以前意想不到的退休金,乐滋滋的东王村老人在村里新建的篮球场上遛弯,在村老年活动中心休闲,生活甭提多美了。
爱心时间银行 储存基层党员干部正能量
钱币可以储存,随用随取,爱心时间也能存进银行?对,在东王村,你就能看到这个新奇的爱心时间银行的神奇功效。
马新生说,今年3月份,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创建爱心时间银行,按照党员示范带动、党员影响群众的基本思路,在先期村“两委”干部全部认领“爱心时间存折”的基础上,不断组织“两委”干部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群众服务,鼓励和引导群众开展自发性的互助行动,并将所参与的服务时间存入爱心时间银行,累计被服务时间,使参加志愿服务的群众在遭遇困难需要服务时,第一时间获得“时间银行”提供的道德资产,支取“被服务时间”。
爱心时间银行办起来了,前来认领“爱心时间存折”的党员群众多达150余人,现在参与各项服务的时间计存达2000小时,不仅有效整合了零散、闲置的人力资源,使更多群众将闲暇的时间贡献于爱心事业,而且在全区“四美”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中,以党员干部为主力军的爱心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队在各项整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了解到,村里先后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干部上门为社区孤寡老人、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打扫卫生等服务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和实际问题;组织开展义务劳动,对村内6条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街巷进行了整治和硬化。党员干部义务出工进行场地平整、画线等工作,对新建的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健身场地进行了提升改造,对购置的3套健身器材进行了调试安装。而今,党员干部的志愿行动成为村民唠家常时的常用语:“我们的村干部,真中!”
爱心时间银行存储了爱心,更存储了党员干部热心为民的正能量:每月按时给村孤寡老人义务送退休费、帮助老人干一些家务事的程振兴,个人出资经常看望空巢老人并送去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李倩、李志彦,经常带领施工队到村里给困难家庭进行义务劳动的申彦全等人,成了村民闲聊时的新闻人物,备受大家关注。
村里组织编印《开展“三个三”建设“四美”乡村简明读本》发放到广大村民手中,开展了志愿者对村道路进行清扫、对污水管道进行疏通、组织开展夜间巡逻,维护治安等多项公益活动;东王村党支部还精心组织,每月25日的“千所基层党校、千场理论宣讲”活动,讲党中央的大事,讲市委、市政府的大事,讲村里的发展大计。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君辛苦为君甜。东王村有了敢想敢干的领头人马新生,有了团结在先、奉献在前、心中有民的村党支部一班人,村里的各项工作迎难而上,乘势发展。2009年,马新生荣获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及优秀村委会主任称号;2010年荣获“3010”民生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被评为优秀村委会主任;2012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还被评为优秀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同年当选牧野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今年“七一”前夕,村党支部荣获新乡市优秀党支部称号,受到市委的表彰。
人,是需要精神的,马新生和东王村党支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锻造出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阔步前进的精神支柱,东王村党支部也成为当地基层党组织的一面旗帜,引领着大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严三实”,默默地为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乡日报:心中有村民永远在路上》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muye/23807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