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多才
走进九山路赵庄北头的那家家电维修部,进门就会看到炉边患脑萎缩十八年的痴呆老公公郭清水,正在工作台上默默无声地维修
电器的中年妇女是他的儿媳,她叫徐凤霞,是常村镇远近闻名的好媳妇、女强人。
展翅度人生,工作求卓越
徐凤霞小时候,家庭生活异常困苦,后来,她考上了父亲所在的
新乡北站水泥厂。她满怀激情地站在了厂里“喂料工”的岗位上。三尺料台成了她施展抱负、施展青春年华的战斗舞台。她提着饭盒,手持钢铣,顶风冒雪,两班对着干,她从来没感到一点苦,没喊过一句累,她一口气拼打了整整十年。她以追求卓越的信念,不惜付出自己的血和汗,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过了十个年头,以模范职工的身份,书写了自己无怨无悔的青春年华。
徐凤霞常说:“生命是父母给的,路是自己走的,一生的事业成败是靠自己拼搏的。”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泰山压顶不弯腰,敢拼才是女强人
2000年,就在徐凤霞施展梦想,构画未来憧憬时,霹雳一声惊雷响,传来了本厂要“改制”的消息,即刻把她惊呆了,一声“下岗”,徐凤霞的心都飞了。职业在哪里?靠什么来谋生?几经思考,她决定加入丈夫郭旗的家电维修行业。她在实践中磨炼,在实践中向丈夫学习技术。他们在城北、孟庄、赵庄租店维修,养家糊口,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2006年,祸从天降,64岁的婆婆陈瑞霞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经常住院输液,徐凤霞一边忙挣钱,一边跑医院,有时入不敷出,还得借钱买药。祸不单行,2008年,爷爷奶奶又患上了脑梗,成了植物人,家里增到三个病人,县医院、省三院、
焦作市医院,她常年奔跑在这几家医院之间,家电维修部开不了门,挣不了钱。2010年婆婆病情加重又转为尿毒症,开始了透析治疗。2010年、2011年爷爷奶奶相继病故,刚刚掩埋了两位老人,泪水尚未擦干,婆婆病情加重。2012年7月徐凤霞的丈夫郭旗患上了急性心梗,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她的亲戚听到这个消息,都慌了手脚。而这时候的徐凤霞却非常镇静,非常坚强,沉着地和仁心神术的医师们一起挽救九死一生的郭旗,经过三次抢救,脱离危险,需交5万元手术费,安两个支架。但这时却因为筹不齐手术费而手术暂停,这个时候,家里三个病人,两个小孩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喘不过气,昼夜地思索,昼夜地奔波,她泰山压顶不弯腰,她想只有自己一个顶梁柱,挺起来,撑住这个家,才是唯一的生存出路。她跑民政局,跑慈善协会,按重病补贴领到2500元政府照顾;跑新乡市总工会又领到5000元政府补助款;她四处撒网,八家求援,又从所有亲戚手里暂借来4万多元。共花去六万多元手术费,把丈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丈夫郭旗的生命虽然保住了,但心肌大面积坏死,只有半个心脏在工作,在维持郭旗的生命!
不平凡的2012年,徐凤霞挺过来了,婆婆重病多年,久治无效入土为安;爱人郭旗获得新生,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现在身体状态良好。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徐凤霞很乐观,很自豪,很满足,很自信,很自强!
社会公众评价“徐凤霞是泰山压顶不弯腰,敢打敢拼的女强人”,这个评价是非常准确的,公正的,一点也不过分。
爱拼的徐凤霞,继续向幸福出发
徐凤霞,在厂里的十年职工生活,书写了自己闪光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富有节奏感的青春序曲。
下岗返乡后的十五年,和病魔作战,把丈夫郭旗从死亡线上拯救过来。夫妇二人切磋家电技术,干中学,学中干,创建门市部,创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三尺平台,办好服务窗口,造福千家万户,奉献社会大众。郭旗、徐凤霞夫妇经历了无数次磨难,经受了无数次熬煎,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搏斗,他们增长了做人的良心,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了新时代社会的正气。
徐凤霞夫妇几年来,为广大民众办了不少好事,他们将继续发扬自己的那股铁骨正气,以助人为乐为理念,以三尺门市为平台,创新工作,创新服务,昂首阔步向幸福出发。
《徐凤霞:向幸福出发》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328341.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