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uduxx.com/uploads/allimg/151122/1125162323-0.jpg)
一条条把乡村“织”成网的水泥路,一个个干净整洁的社区,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农家院,一件件身披“绿装”走向市场的农产品,一阵阵漫溢在广场田野的欢声笑语,这样一幅幅生动、祥和、闲适的和谐画面在我市张村乡随处可见。
在张村乡裴寨社区,明亮的路灯、宽阔的街道、现代化的超市、清洁的卫生所、热闹的
文化室、连体别墅式的居民小楼、玻璃日光温室和钢架地温大棚……截至2008年,裴寨村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10年的跨越。裴寨社区居民刘冬梅激动地说:“以前,俺村的人都是往外走,如今,随着社区的发展,外面的人都陆续回村准备大展身手,完善村内建设。”
八零后牙医裴志磊便是回村
创业、致力家乡发展的一个代表。“大学毕业以后,在外面工作过五六年,听说家乡社区建设得不错,人口集中后,
消费能力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各方面条件确实比较符合自己内心想法,所以回来创业,开一家专业口腔门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周围有牙病的老百姓,解决一些口腔上的问题。”谈起自己的创业之路,裴志磊信心满满。
走在郗庄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望着街道两旁一排排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道德墙,心中满满地幸福感油然而生。坐在凉亭下的卢永元老人面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过去俺这刮风满街土,下雨两脚泥,垃圾遍地也没人管,你说那时候天天能有啥好心情。现在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大街上天天都有人打扫,出门看到的都是青油油的花和草,你说这是啥心情,俺觉得自己天天都是唱着过的。”
走进社区居民张荷花家里,一台安装在她家的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引起记者的好奇,原来这就是助农便民终端服务设备,有了它村民不出社区就能办理各类支农补贴支取、小额现金存取、转账、账户余额查询等业务,24小时随到随办,非常方便。
近年,张村乡利用荒山优势和气候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引导群众利用荒山、荒地种植核桃树,目前在井南洼、郗庄、赵窑、汪沟、张村等村连片种植核桃5000余亩,达12.5万余棵。引导山区、丘陵地区群众扩大小米、红薯等小杂粮种植面积,打造张村特色小杂粮品牌,目前已建立专业合作社3家,种植小杂粮2000余亩。不仅如此,乡里利用东部大面积荒山荒坡规划了养殖小区,发展现代养殖业,引入
河南共城牧业有限公司,年生猪存栏可达20万头,为群众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投入1000万元基本建成了裴寨商贸一条街,珠江村镇
银行已入驻,各类工商户达150家。
为了让农民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赚,乡政府融资850万元建成塑料大棚175座、钢架地温式大棚34座、食用菌大棚86座、玻璃温室大棚1座,引导350户农户种植有机蔬菜、食用菌和鲜切花等经济作物,实现亩均年收入2万元,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近20倍。张村乡计划两年内种植规模扩大到2000亩,可以带动1000户农民走上高效农业致富之路。
为了进一步提升镇区承载能力,强化镇区服务功能,张村乡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结合实际居住人口减少的现状,规划将全乡23个行政村群众全部搬入一个社区居住,将镇区建设和社区建设相结合,对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再设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超前规划。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健全,镇区内
投资300万元的明德小学、投资15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投资36万元的健身广场都已投入使用,投资1000万元建成的商贸一条街,目前已入住珠江村镇银行等各类工商户共150多家,除此之外,镇区内餐馆、超市、医院诊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辛勤耕耘结硕果,美丽乡村满园香。如今的张村乡真是旧貌换新颜,相信随着美丽乡村工作的推进,张村乡的景色会越来越美丽,群众生活会越来越富裕。(倪莎莎)
《锦绣张村:让山区群众就地城镇化》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277375.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