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云
一条条水泥路把乡村“织”成网,一件件农产品“着绿装”走向市场,一个个社区亮丽幽然醇美,一幢幢农家院落错落有致,一阵阵欢声笑语漫溢广场田野……走进我市张村乡,这一幅幅生动、祥和、闲适的和谐画面随处可见。今年7月,张村乡成为
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乡镇。
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精神的指引下,张村乡以“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
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为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波开浪涌,一幅“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
社会和美”的美丽新张村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乡村旧貌换新颜
2013年以前,张村乡大部分村庄都面临这样一种尴尬:道路年久失修、坑洼泥泞,村内柴草满街、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环境脏乱。群众怨声载道,社会各界也很关注这个摘了帽的“省级贫困乡镇”,面对这一窘况,张村乡党委政府痛下决心:求变!从2014年起,张村乡全面打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共组织15次大规模的环境突击整治活动,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参加义务劳动近5000人次,动用车辆350辆次,清运垃圾550万余方,修整草坪1.8万平方,树木涂白7200棵,墙壁涂白5万平方米,
文化墙1500平方米,清理各类破旧广告120处,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实效,全乡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
民生产生活环境显着改善。
面对近几年的变化,张村乡郗庄党支部书记卢保贝的感受颇深。自上任以来,他就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至今卢保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来还感慨万千,“搞环境整治,乡里村里都没有经验,我们就出去学习经验,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按照群众的心愿,我们村越来越好了!”
现如今,走进郗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甜美幸福的美丽画卷。干净整洁的街道,赏心悦目的文化道德墙,环境优美的“五心”长亭,功能齐全的
体育健身器材,谈笑风生的村民……坐在凉亭下的卢永元老人满脸喜悦,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现在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大街上天天都有人打扫,一出门心情就好。”
美丽乡村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为了确保环境卫生长期取得实效,张村乡定期开展村容村貌和周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专门组建了2支42人组成的保洁队,每天负责对乡主要干道进行清扫,设置垃圾收集池65个,安装简易垃圾箱500个,公共厕所4座,配置重型垃圾收集车3辆。同时要求各村实行“门前三包”制度,责任到人、责任到户,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形成了垃圾户集中、村收集、乡运输的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实现了保洁常态化。
农家生活惹人醉
裴寨社区是
辉县乡村第一个社区。明亮的路灯、宽阔的街道、现代化的超市、清洁的卫生所、热闹的文化室、连体别墅式的居民小楼、玻璃日光温室和钢架地温大棚……截至2008年,裴寨村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10年的跨越。裴寨社区居民杨梅激动地说:“以前,我们村的人都是往外走,如今,外面的人都想着回村发展多亏了政府和春亮书记,才让我们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小洋楼;告别了泥泞路,走上了宽阔大道;告别了‘靠天收’,走上了致富路。”如今的裴寨社区在全国已是小有名气,是张村乡的金字招牌。
砂锅窑社区紧随裴寨社区之后,70多岁的李安忠感慨地说:“没想到人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享受几年清福。”李安忠原来居住在山上,土房修修补补住了几十年,“比以前的土房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2013年1月,他搬进了新房。
走进社区居民郭昊东的家里,让人眼前一亮。客厅中央挂着一串晶莹剔透的吊灯,空调、冰箱、
电视、电脑等家用
电器一应俱全。他笑容满面地介绍,我们住的这里过去是一片荒坡,后来政府为我们不仅规划设计了房屋,还提供补贴,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
在社区建设上,张村乡始终坚持群众受益、群众自愿、群众说了算的原则,按照“坚定不移、示范带动、整村推进、整村复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社区住宅建设、老村拆迁和群众补偿工作中,让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各个环节公平、公开、公正进行,让群众利益最大化,确保了社区建设和旧村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了和谐搬迁。
产业铺就增收路
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花菇升柄展伞,菇农们忙着采摘香菇、为香菇棒浇水……这是记者在张村乡平岭村食用菌生产基地看到的景象。
去年,该村支书郭立华在常村镇看到当地农民靠种植香菇发家致富,便想将这项富民技术引至平岭村,得到了大家的赞成。在郭立华的带领下,平岭村依托丰富的山区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为菇农统一供应菌种,统一提供辅助原料,统一提供栽培技术,统一销售香菇。现在他们生产的香菇供不应求,香菇产业真正成了全村群众的富民产业。
同时,张村乡依托本地生态环境优势,重点打造方山、裴寨水库等精品
旅游胜地,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方山景区位于该乡西北部,地属平岭村,面积11平方公里,自然景观秀美壮丽,是
新乡市南太行旅游集团重点打造的11个风景区之一。目前该景区已经成为中短途旅行、骑行部落、企事业单位拓展训练的新兴休闲旅游观光胜地。位于裴寨村的裴寨水库,是由裴寨村党总支书记裴春亮带领群众出资修建的,该水库全长2300米,水域面积11.5万平方米,容水80万立方米。2013年年底,水库正式建成蓄水,让干涸了千百年的山乡首次出现了“平湖”。目前在水库周边已建设了农家乐、采摘园以及一些水上
娱乐项目等。未来1至2年内,该水库将被打造成为集水产养殖、休闲垂钓、水上娱乐、农家
餐饮等多功能产业为一体的又一新的休闲观光旅游胜地。
乡村生态游的发展和专业合作社的落户,也催生了乡村红火的第三产业,不少农民群众的理念正在发生着改变,纷纷在家门口开起农家乐、办起小饭店,收入逐年递增。此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也给农村生产发展带来新活力,为农民群众打开了致富新门路。
文明新风沐万家
来到裴寨社区的文化广场,这里不但有完善的健身器材,而且广场内花木繁茂,每当清晨或是傍晚,附近的村民都会来到这里,或休闲散步或健身运动,十分热闹;活动室内,不少村民已经在象棋、围棋、乒乓球桌上拼杀了好多个回合。农家书屋里,在这里看书、读报的人也不少,时事政治、农业科技等书刊杂志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学到了知识、了解到信息…… “以前,村民除了看电视、串门聊天、打打麻将外,就没有其它娱乐活动了,但现在我们可以去广场健身、看露天
电影,还可以参加村里的文艺表演,日子过得真是越来越精彩了。”村民们谈起现在的生活喜上了眉梢。
美丽乡村建设不但“富裕”了村民的口袋,更“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休闲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的建设,送文化下乡、“乡村大舞台”等活动的开展,给村民提供了健身、娱乐、休闲、学习的好去处,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融入到这种文明、
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文明户”、“好婆媳”、“道德模范”等活动的开展,使讲文明、树新风成为广大村民的新时尚,助人为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渐渐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辛勤耕耘结硕果,美丽乡村满园香。美丽乡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张村乡农村人居环境,让广大农民过上了殷实富足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实现了“村美人富”的工作目标。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继续推进,相信张村乡的景色会越来越美丽,群众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张村乡美丽乡村建设纪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222051.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