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花菇升柄展伞,菇农们忙着采摘香菇、为香菇棒浇水……近日,记者走进
辉县市张村乡平岭村,只见道路两旁由村里合作社出资兴建的香菇大棚一字排开。“这是俺们村支书郭立华自己拿出300多万元带领大家建造的香菇基地,昔日贫瘠,俺们也想致富,想要早早摘掉省级贫困村的穷帽子。”看到记者来采访,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平岭村位于南太行山脉方山东,有林地面积700余亩,耕地面积470多亩,100多座石头房中闲置的有40多座,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态村。由于地处偏僻,土地贫瘠,群众长期过惯了穷日子,今天这样的场景曾经想都不敢想,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该村党支部书记郭立华。
郭立华今年47岁。1988年,他高中毕业后去当了3年兵,后来转业回乡
创业,先后做过仿古楼梯和塑钢门窗的生意。2013年年底,他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面对村里一穷二白的落后现状,他发誓要带领父老乡亲蹚出一条致富路,摘掉“省级贫困村”这顶帽子。2014年,郭立华看到常村镇移民村的当地农民靠种植香菇发家致富,便想将这项富民技术引到平岭村。郭立华考虑成熟后,回村便召开村民大会商讨种香菇这件事,此事立即得到大家的赞成。
郭立华把自己多年打拼的家底全拿出来,还去信用社贷100万元,带领乡亲们种植香菇。村委会主任张麦根也拿出家里10多万元的全部积蓄送到村里。村民一看村干部这回是铁了心要带他们致富,也纷纷拿出积蓄,集资了二三十万元。为了统一管理,2014年9月,该村又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经过了艰难的起步阶段,如今平岭村依托丰富的山区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为菇农统一供应菌种,统一提供辅助原料,统一提供栽培技术,统一销售香菇,村里过半数的村民加入了香菇合作社。现在他们生产的香菇供不应求,香菇产业真正成了全村群众的富民产业。
香菇催开致富花,昔日穷村换新颜。目前,
投资450万元的30个塑钢大棚已陆续建成,有的已投入使用。望着四处忙碌的村民,郭立华信心十足。“这是一场脱贫的赌注,只能赢不能输。”他说,等这30个香菇大棚赚钱了,他要再建30个大棚,发展香菇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明年准备建设香菇酱厂,投资初步在1000多万元,带动周边的村、社员们共同富裕起来。
《种香菇奔富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220493.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