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新乡新闻 > 辉县市新闻 >

李所明:返乡种香菇 实现创业梦

[摘要]□王景斌 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花菇升柄展伞,菇农们忙着采摘香菇、为香菇棒浇水近日,笔者走进拍石头乡圪道村,只见由村里豫明种植专业合作社出资兴建的香菇大棚一字排开。这是俺村创业青年李所明自己拿出200多万元带领大家建造...

□王景斌

  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花菇升柄展伞,菇农们忙着采摘香菇、为香菇棒浇水……近日,笔者走进拍石头乡圪道村,只见由村里豫明种植专业合作社出资兴建的香菇大棚一字排开。“这是俺村创业青年李所明自己拿出200多万元带领大家建造的香菇基地,帮助俺村贫困户致富。”看到笔者前来采访,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来。
  今年34岁的李所明,从一个在外创业获得成功的优秀青年,回到出生地偏僻的小山村,转变成为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件不可思议的事。然而,一年前,怀揣着内心最初的那份创业冲动,李所明毅然放弃城里的生意,拿出自己在城里挣的第一桶金,回乡开始了香菇栽培种植,他的目的就是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在圪道村的豫明种植专业合作社香菇基地,笔者见到李所明时,他正和乡亲们从冷库里搬出包装成箱的香菇,然后装上门口停放着的一辆货车,李所明边装车便接受了笔者采访。身为80后的李所明大学毕业后,到位于我市孟庄镇的市一中分校从事教学工作,从2004年干到了2009年,6年间,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信任和好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所明辞去教学工作,来到了新乡学院包起了学院食堂,经过了5年的辛勤经营,积累了人生第一捅金。在多次回家乡与本村党支部书记王宝泉交流中,得知村里还有许多还没有摆脱贫穷的村民,于是他萌发出回乡发展经济帮贫困户致富的念头。
  聊到自己种植食用菌,李所明说,当时凭着一股想做生意、想创业的劲头,经过一年多的边工作边调查学习,最终定位农业,并且选择了种植香菇。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规划和设想虽好,但在创业之初,李所明还是遇到了资金、技术、市场等现实问题,但他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想方设法成立了辉县市豫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第一期投资金额110万元,流转土地30余亩,合作社前期发展12家社员,种植大棚30个。今年投产13万袋,其中夏菇7万袋、秋菇6万袋。
  该合作社采用统一管理、统一制种、统一装袋、统一销售的模式,保证社员的最低收入,确保社员的利益最大化,现已成为我市第一家夏菇和秋菇套种的合作社、第一家采用靠栽模式的合作社、第一家种夏菇的合作社。二期计划投资200万元,流转土地100亩,装菌棒50万棒,社员发展到50多家,可解决劳动就业人数100余人,年产值可达300万元。
  现在又到了采摘香菇的季节,李所明和他的社员们在菇棚内外忙忙碌碌,每天可采摘销售3000斤左右。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销售市场的逐渐稳定,今后李所明还将在创业路上寻求新突破,最终实现家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李所明:返乡种香菇 实现创业梦》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53702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