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娥,我市同济学校校长兼侯兆川
教育文化中心幼儿园园长,最美教师,从教20余年,视教育如生命,虽身患癌症却依然痴心教育,用生命之火,点燃平原农村、大山深处孩子们的梦想的教育人。
1月18日,记者见到了从北京化疗回来的张青娥。也许是化疗的副作用,她的脸苍白极了,但是她的精神状态还不错。与张青娥面对面坐着,她爽朗的笑笑,便打开了话匣子,谈话中她关于生命与教育的感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若不是真正见到她,感受她,或许对她的认识将永远停留在那一篇篇的报道中。
关于生命: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要拓宽生命的宽度
“唯有活着才能证明一切!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大家。”说这句话的时候张青娥的眼神无比坚定。这大概是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后她最深切的感受。
“我人虽然躺在这儿,但是我知道我做的一些事,感染了一些人,我感觉很知足。昨天刚收到一个学生家长给我的一封信,看了之后我更加坚信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我的生命是有价值的。”病中的张青娥脸上洋溢着被他人认可的满足。
她口中的这封信是一个智障儿童的家长寄来的,由于这位家长的儿子患有先天性智障,上学前总是遭遇到异样眼光,也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他玩。在孩子母亲几乎绝望的时候,张青娥和她的团队接纳了这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张青娥和所有的老师用他们无私的爱无微不至、耐心地照顾、教育那个孩子,使他像个正常孩子一样快乐的成长,并且顺利升入小学。现在那个孩子已经读小学6年级了。这个母亲在信中表达了对张青娥校长的感激,希望她能够坚强地度过难关。
“每次这个孩子见到我都要问好,不仅他自己,他还要求同行的同学朋友一起问好。看到他能这么阳光快乐,我真的很欣慰。”谈起那个孩子,张青娥有些自豪。
她说,“人的生命长短不由自己说了算,但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教育是最大的善,办好一所学校,就等于让个人生命的价值无限增值。”
关于教育:“教育是我最大的信念”
2010年3月,张青娥临危受命,担任濒临倒闭的同济学校校长。她坚信没有办不好的教育,只有不会办的教育,提出“以德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三步走的工作目标,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将这所学校办得红红火火,声名远扬。2011年张青娥被查出患乳腺癌,患病的噩耗并没有丝毫减弱她办好教育的信念。2012年,病中的她又主动请缨接管了刚刚建成的川中幼儿园,面对严重落后的教育,她依托乡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实施生态教育。
坚持“靠成长教师来发展园所,靠成长家长来成就孩子”的治园之路,创办川中社区大学,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为山区的农民和孩子们带来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为什么张青娥办教育的脚步竟是“停不下来”呢?这里面自然有她的执著,但同样也有孩子家长们的期待。
不是有更多的人怀疑她的动机是否纯粹吗?不是有很多人对她的教育理念表示怀疑吗?“办教育就是一个良心活儿,想要靠教育赚钱就错了。教师就应该有一种视生如子、躬身做教育的精神,如果老师都善待学生,孩子都得到正确引领,
健康成长,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办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孩子阳光般成长。”张青娥依然憧憬她的教育梦想。
“我的团队管用的。我在与不在都一样。我的教育思想有人传承下来了。”最让病重的张青娥感到欣慰的是她的教育理念,教育梦想有了接班人。
同济学校教导处主任秦素红说:“张校长开创的
校园文化,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川中幼儿园保育主任候花说:“张园长的教育理念已经深深融入我们心里,我们将外化于行动。”
80多岁高龄的教育前辈赵志敏先生称她是为教育而生。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说她是为教育而来。张青娥说,教育就是我的生命。
也许上天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这丝毫不能减弱她对教育的热爱,她渴望为更多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她说,教育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柱。她的执著令人感动,她的精神值得我们鼓掌。让我们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张青娥:将生命融入教育》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122356.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