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胡桥办事处三小营村每周六晚上的“道德讲堂”,成为三小营村人气最旺的场所。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休闲玩乐,还可以接受孝道
文化熏陶。近年来,该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将“孝道”作为强村富民之本,梳理和萃取孝道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打造“孝心示范村”。
三小营村曾经是出了名的乱村,如今却成了有口皆碑的文明村,如此巨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该村包村干部杨晓明笑呵呵地指着不远处的一面墙说:“看到这些文化墙了吗?建设孝心村,开展孝德
教育,让人心拧成了一股绳。”
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顺开始的。该村积极开展《弟子规》、二十四孝等传统美德教育,不断加强文化大院、文化剧场、农家书屋、孝文化墙等教育阵地建设,逢年过节对老年人进行慰问,积极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孝老爱亲典型,促进了乡风文明,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让村民有了担当意识,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发生了质的改观。70岁的李玉贵不要一分报酬,主动义务兼管起街道的卫生。像李玉贵一样,众多党员和义工也都在这样做,清扫和爱护环境卫生几乎成为该村每个村民的习惯。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家家户户都会拿着扫帚打扫卫生、清运垃圾、除草、浇树。如今,村里已经取消了环卫队,但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却一天好似一天,被誉为“没有环卫队的环卫村”。
孝,促进了家庭和睦,也助推了邻里和谐。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孝心好家庭”“孝老敬亲模范”等模范评选活动,设立好人榜、建立好人好事记录,把群众评出的先进人物进行张贴公示,用典型舆论来启发规范村民孝德思想。73岁的老人杜子英说,活了七十来年,还没有过过这种好光景,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如果说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的话,那孝文化就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杨晓明谈到传统文化建设,满脑子想法。这几年,村里有意将村民由“小孝”向“大孝”延伸,“小孝就是孝顺老人,大孝就是奉献
社会。”
传统文化教育营造出良好向上的社会风气。村里已经有了不少变化:原来互不搭理的邻居,一起上过课之后互相说话了;村两委干部到农户家里去调解矛盾,工作比以前更好开展了。正能量的传播,让这个小小的村庄,到处洋溢着和睦与欢乐。
《三小营村:孝心之花处处开》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116807.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