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
民生保障的“牛鼻子”
——我市抓就业惠民生工作纪实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抓住了就业,就抓住了民生保障的‘牛鼻子’!”近日,市劳动和
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个人口大市、经济大市,如何做好当前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社会大局稳定,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为此,我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采取“搭平台、扶
创业、提技能”等措施,竭尽全力为群众解决就业问题,稳定了全市的就业形势。
“创业
培训+小额贷款”:助力全民创业驶入“快车道”
“没想到管理这么多门道,培训还真学到了不少新东西。”近日在创业培训班上,个体户高琦超收获很多,目前他经营着一家不大的灯饰超市,在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的帮助下,贷到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正准备扩大超市规模。
为帮助更多人自主创业,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创业服务,以“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模式,助力全民创业驶入“快车道”。为有效解决创业者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我市加大小额贷款资金投入,不断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创业率。截至目前,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65万元,直接扶持860户群众创业,带动就业3200余人,较好发挥了小额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
“没有技术,不好找活,参加了技能培训班,有了技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一月能开2000块钱工资呢!”赵固乡返乡农民工韩涛接受电话采访时兴奋不已。他原来没有专业技能,靠在外地出苦力为生,挣钱少不说,受企业效益下滑,提前返回家乡,一直未找到打工出路,后来参加了我市举办的免费培训班,拿到了焊工证,被产业聚集区一家企业录用,现从事机械处理工作。
像韩涛这样没有专业技术,失业在家的农民工不在少数。为此,我市以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为工作重心,及时出台扶持农民就业措施,着眼农民需求,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培训、人力资源、维权等“一条龙”服务,共同推动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千方百计破解“招工难、就业难”。
“农民创业园”:家门口就业不再是梦
“再也不用外出打零工了,不出社区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入住常村镇常春社区的农民马小察高兴地说,今年他43岁了,入住社区前一直过着漂泊的打工生活,是党和政府,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给了他和全家人稳定的生活。
我市鼓励各乡镇结合产业特点和群众创业愿望,建设各种类型“农民创业园”。冀屯、赵固等乡镇建立以食用菌种植、生态养殖为主的农业示范园区;孟庄、吴村等乡镇,建立以装备制造、纺织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城关、胡桥等办事处建立以农贸市场、物流交通为主的第三产业园区。目前,全市共建立“农民创业园”25个,创办项目60多个,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多人。
“听说过政府为创业者提供的全额贴息的创业贷款,没想到我还真拿到了,接下来,我准备再上一个大棚,明年大干一场”,家住上八里镇从事食用菌种植的韩艳生兴奋地说。去年他参加了创业培训,拿到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我市在积极鼓励“带着技能走出去”的同时,也大力倡导“带着资金、技术走回来”,引导那些拥有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投资创业,形成“培训—输出—创业”的良性发展模式,近年来,累计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超过3亿元,扶持5000户农民创业,带动就业3万余人。
就业乃民生之本,我市通过创新培训模式,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创业扶持等手段,深入乡村设点开班驻村培训,构筑全方位培训网络,打造劳务输出绿色通道,采取校企联合的定向、订单式培训,“先培训后输出”,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有
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我市民生保障工作锦上添花,为我市各项工作又快又好发展增砖添瓦。
《抓住民生保障的“牛鼻子”》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109774.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