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09 08:53 我要投稿
本报讯(记者李虎成通讯员张宗桥)“按照县里刚刚通过的贫困群体救助实施方案,俺家已被列入‘托底’救助对象,这回俺家真的有希望了!”1月21日,长垣县武邱乡三合村65岁的村民司石山感动地说。
司石山今年65岁,2010年患了心血管病,常年吃药。同岁的老伴儿因脑溢血致瘫,常年卧床。33岁的儿子天生残疾,不能走路。三间破房,一遇下雨就漏水。全家生计主要靠种3亩地维持。虽然新农合能报销一部分医疗费,并享受低保,但他家还是欠了7万余元的外债。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该县民政、卫生、民生中心、住建等部门分别针对特困人员、失去脱贫能力人员、大病返贫人员、零就业家庭、危房户等贫困群体全面调查摸底,目前共排查出特困对象1238户、3160人,大病返贫695户、2784人,零就业家庭146户、危房户7560户。
据悉,长垣县委常委会议于1月19日通过了《关于开展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决定进一步加大扶危济贫和改善民生力度,实行民生托底财政保障制度,同时在全县大力开展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工作。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对现有及新增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保障的贫困群体,通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助以及临时救助等方式,使困难群体实现脱贫解困,在吃穿住行、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基本需求方面得到保障,逐步达到全县一般生活水平。
针对特困人员和失去脱贫能力人员,政府计划按5年一个周期对其进行救助,即第一年按照上年度全县平均居民生活支出标准的50%进行救助,第二、三年在此基础上按25%的比例逐年增加,3年达到全县一般生活水平,第四、五年按第三年标准进行补助。补助发放采取“一户一档、一人一卡”方式,确保资金落实到户到人。
针对大病返贫人员,实行分类救助。对零就业家庭,充分利用就业培训资金进行就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对现有危房户按照危房等级标准进行分类,制定分阶段、分年度实施的推进计划。对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急需改造的危房,尽快纳入改造计划并实施改造,及时消除住房安全隐患。对确因重大疾病、天灾人祸等因素而新增的贫困人员,及时纳入低保救助、临时救助范围,确保救助工作全覆盖。
为确保救助工作落到实处,该县将“输血”“造血”相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力就业保障平台载体功能,优先考虑零就业家庭、特困人员、大病返贫人员,采取“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积极引导他们参加适合其需要的各类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对有创业意愿的,免费开展创业培训,提供专家咨询、小额担保贷款等后续创业服务。对特困人员、失去脱贫能力人员和大病返贫人员及家庭,除保障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外,还保障日常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该县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拓宽救助渠道,不断提高救助能力和标准。
《河南日报:长垣县托底保障改善群众生活》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changyuan/18533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