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09 08:52 我要投稿
□本报记者胡心洁 本报通讯员张宗桥
“这里不仅环境优越,还有一流的学校,医疗条件也非常棒、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市政建设也不错,公园游园随处可见。我非常喜欢长垣,能在这里工作生活我感到非常幸福,这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谈起在长垣的工作生活,来自湖南长沙的卫华集团信息管理中心总监牛力赞不绝口。
近年来,长垣县以建设富强、科教、宜居、和谐长垣为核心任务,不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群众幸福指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和有志人士前来长垣投资和创业,实现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9.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14.2%、21.1%。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河南省文化先进县、河南省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复审验收,被列入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长垣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以“六城联创”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有效抓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2014年,该县用于教育、卫生、就业等各项民生支出达30.4亿元,增长37.5%,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9.3%。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长垣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4年,投入资金8858.2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82所,新增校舍面积7.7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学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县财政列支1100万元,用于学校附属设施的建设、维修与改造。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加强品牌建设。县职专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改革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实行民办公助,县财政投入580万元用于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烹饪、酒店管理、食品专业的实验实训室配套设施建设,并将烹饪学院与食博园有机整合,改善提升学院基础办学条件。幼教集团和职教中心组建运行。2014年,该县普通高招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在豫北各县名列前茅。
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斐然。长垣县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医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相关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大病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将常见大病和15个儿童大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使保障病种扩大到35个。全面落实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按病种付费病种已扩展到82个,有效控制了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严格执行基本药物网上采购,统一配送,实行药品采购计划审核审批制,药品(疫苗)电子监管系统全面投入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广泛普及,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人均30元提高到35元,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登记管理并开展免费健康体检65岁以上老人近10万人。
就业服务体系日臻完善。2014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472万元,完成省定任务目标3300万元的165%,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6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次。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效能,该县突出特色、建成国家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该中心总体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含就业、人事人才、六大保险、小额贷款、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21个部门,将为全县群众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培训、鉴定、劳动关系协调等一条龙服务,切实实现服务一站式。被确定为全省社会保障卡发行试点县,率先发行应用“一卡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
治安环境明显优化。建成了以公安“110”报警服务系统为龙头,以供水、供电、供气、城管、环保、工商、司法、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联动参与的综合服务机构“110”应急联动平台,实现了为民服务全覆盖。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整合城管、住建、规划、公安等部门职能,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行城乡环境卫生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全方位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大幅提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深入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环境工程,着力打造和谐宜居生活环境。建成了如意园、三善园、容园、晟道园、天然文岩渠生态休闲园等城市公园和自然生态景观。完成了山海大道等49条新建道路的绿化建设及升级改造工作,新增道路绿化面积46万平方米。目前,该县公园游园达43处,建城区绿地面积132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65平方米。
城市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围绕做强县城,该县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宜居水平。按照以人为本、节约集约、生态宜居等理念,高起点规划,先后编制完成产城融合区、商务中心区等城市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综合交通、环境卫生、污水工程等23项专项规划。实施“3015”民生工程(30分钟通勤圈、10分钟生态休闲圈、5分钟生活服务圈),不断加大城市改造和建设力度。实施了清水入城、棚户区改造、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体育馆、游泳馆、博物馆等公益项目。
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共争取上级资金5400余万元,建成了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00个农家书屋及59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为其配备了电脑、投影仪、传真机、打印机、书报刊、阅览桌、电脑桌椅等信息资源设备和办公设备。建成了国内首家以烹饪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并对外免费开放,自开馆以来,共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参观团体200多个。相继举办了“春满中原、欢乐长垣”“欢乐长垣、戏送万家”“戏曲乡村、百场公益”“多彩文化梦、文艺乡村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长垣县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繁荣发展新局面。
《河南日报:长垣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changyuan/18532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