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02 09:17 我要投稿
1991年荣获“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1992年荣获第一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同年获九二科技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优秀奖,1994年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金奖,同年被《人民日报》誉为“中国第一米”,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01年获全国食品与饮料博览会绿色食品奖等。2002年,原阳大米原产地证明商标申请认证成功。2003年,原阳大米申请河南名牌农产品成功,同年,取得绿色食品认证。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发展趋势,原阳大米形成国内、国外知名品牌长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育种、推广人才与机构不断增强和扩大;三是黄河水灌溉,无工业污染以及独特的土壤及生态环境,四是一批新的品牌、无害化、功能性系列产品“黄蕊”、“康馨”、“原黄”、“富硒白香粳”等品牌不断推出。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大米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主要分布在原武、祝楼、太平镇、师寨、葛埠口、韩董庄、靳堂、大宾、陡门等乡镇。
原阳县大米历史悠久,有史可查的水稻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朝,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①、汉朝至建国初期为原阳稻米的初始阶段,当时原阳大米虽然没有成规模发展,但所产原阳大米有“国之瑰宝”和“贡米”的美称;②1957年至1968年为原阳稻米发展不稳定阶段,由于黄河的泛滥成灾,水稻面积由25万亩急剧萎缩到1000亩,期间主要品种是“银坊”、“野地黄金”;③1968年至1978年为原阳稻米的规范阶段,原阳县总结了稻改失败的原因,确定了“以排定灌、排灌结合”的原则,开挖渠道,在国际国内专家的指导下,水稻栽培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面积发展到10余万亩;④1979年至1990年为原阳稻米的发展阶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稻种植工作,依据资源优势,确立水稻种植为原阳的支柱性产业,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支持,建起了东西横贯全县的“黄金米带”,面积45万亩,主要品种有68-11、竹单五号、原辐粳;⑤1991年至今为无污染、无公害、营养保健型发展阶段,县委、县政府把无污染、无公害、营养保健型稻米开发写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加大科技投入,推广绿色、无污染、无公害、标准化种植,以农业局为技术依托,推出了“水稻栽培与高产创建技术”,名、特优品种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
《原阳县农林畜牧局——原阳大米》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yuanyang/54766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