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07 08:52 我要投稿
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完善机制,大胆探索,创新了“关口前置 重心下移”的信访工作方法,真正将信访问题解决在了基层,将上访群众吸附在当地。具体做法是:
一、压实任务,做到“四有”。
镇村两级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工作中,该镇时刻将维稳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年初与各村(社区)和机关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明晰责任,明确要求,制定奖惩,实行一票否决。镇村干部努力用“四心”兑现责任状。一是矛盾排查细心。将矛盾的排查工作作为堵塞信访案件发生的第一道防线,要求镇村干部包括镇党政班子成员每天走进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拉家常,问冷暖,在交流沟通中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特别是知晓群众的忧和怨,对于排查中发现的问题,梳理归类,填写表册,建立台账,同时明确责任人,规定解决时限,从而做到不稳定因素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今年上半年全镇共排查出不稳定因素103起,其中村级成功调解86起,镇调解14起,其余3起予以立案解决。二是说服教育耐心。信访调解过程中,往往是无理一方的群众工作最难做通,所以工作中,该镇要求镇村干部始终做到悉心耐心,既耐心倾听又耐心解释,对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先从法说起,法不通则用理讲,理不通则用情感,说知心的话、贴心的话、群众原意听的话、既用法把道理讲透,又用情把心结打开,从而做到事了人稳。三是化解矛盾诚心。诚心为民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在办理信访问题时,多数信访人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甚至辱骂、攻击工作人员,但是镇村干部坚持笑脸相迎,耐心倾听,把信访人当亲人,带着感情做工作,用关爱融化群众的怨气,用热情拉近与信访群众的距离:坚持和上访人说实话,既不大包大揽也不扔不撂,既不隔靴挠痒也不草木皆兵,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最终将访化情。
二、找准症结,推行“三诊”
为了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一般事不出镇,大事不出县。积极疏通群众诉求渠道,开辟问题解决途径,以“三诊”促进案件尽快落实。一是对外开门坐诊。采取镇班子成员和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接访制度,包括星期天和节假日,无论什么时候有人来,什么时候都有领导在。同时还实行首问办结制度,即不论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归那个分管领导处理,首次接访者都是责任人,都要对案件规定办结时限,督促过问,协调解决。确保有访必接,有案必结,随接随办。二是领导干部出诊。对于一些信访问题,我们采取登门拜访,实地查访,现场结访的办法。在拜访中增加与信访群众的感情,在查访中了解事实真相,在结访中做到公平公正。三是疑难问题会诊。每周五下午定期召开包村干部汇报会议,通报上周不稳定因素的处理情况并对本周不稳定因素的排查情况予以汇报。每月的28日镇信访领导小组召开信访工作例会,对本月和近期中存在的重大信访问题予以分析研判,让大家各抒己见,出谋划策,确保问题的解决不超期,减少信访存量。截止目前该镇除极个别涉法涉诉问题外,从没有上交过一件信访难题。甚至一些需要县直部门解决的问题也都在我镇的积极努力下得到了协调解决。如张苍社区建设中的经济合同纠纷问题、地税局与南街社区土地纠纷问题等等。
三、确保效果,实现“三变”
工作中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办法,强化责任措施,以“三变”推动问题的解决,达到标本兼治。一是变亲自上访为干部下访。全体镇村干部包括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一个村,每周入村两天,听取群众意见。改变了以往坐等群众上访为进群众家门问访的做法。要求机关干部在问访中记好民情日记,在与群众大交道中了解更多的实情,解决更多的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变被动搪塞为主动疏导。要求镇村干部严格做到“四不准”即不准对上访人态度生硬、不准对群众意见敷衍塞责、不准以任何理由拒绝接访、不准将矛盾上推下卸。今年以来该镇共接待来访群众14起,群众满意率100%。三是变治标为治本。改变过去就信访抓信访的做法。建立由信访、综治、司法、派出所等部门参与的大信访网络。各村(社区)也充分发挥“五老”作用,调到群众参与解决信访的积极性,目前镇村两级已经形成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综合防治的良好态势”。确保了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
《原阳县城关镇完善机制 创新办法 努力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yuanyang/24047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