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新乡新闻 > 卫辉市新闻 >

太公文化专家学者莅临卫辉太公墓实地考察

[摘要]8月8日,天气清朗。太公文化专家、学者在卫辉市旅游局局长李金龙的陪同下莅临太公墓实地考察。此次专家考察是收到世姜总会筹备委员会的邀请,对太公墓遗址、文物、碑文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考察。 考察期间,专家、学者详细了解了太公镇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及...

8月8日,天气清朗。太公文化专家、学者在卫辉旅游局局长李金龙的陪同下莅临太公墓实地考察。此次专家考察是收到世姜总会筹备委员会的邀请,对太公墓遗址、文物、碑文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考察。

考察期间,专家、学者详细了解了太公镇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情况,在参考史料的同时,对太公庙、太公祠、太公墓进行详细研究。


关于姜太公是汲县人,有很多方面的论证依据和历史遗迹。《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今河南卫辉市)也。”历史上第一个给太公故里定位的是东汉史学家高诱在注释《吕氏春秋?首时》和《淮南子?汜论》时,两度把姜太公注释为“河内汲人”。西晋汲郡出土的《竹书纪年》专载姜太公为"魏之汲邑人".(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水经注》载:“(汲县)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浚急,人亦谓之磻溪,言太公常钓于此也。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县民故会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本生于汲,旧居犹存,君与高,国同宗,载在《经》、《传》。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竟茂,相传云:太公故居。”宋氏著名学者罗泌在所著《路史.发挥》中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也。”清朝王昶在《金石萃编》载:“去汲县治北二十五里,崇岗巉岩,林木丛茂,有泉滃然,其下距泉复二里许,相传吕太公墓在此,故名其泉为“太公泉”,士人即其建庙以祀焉……”清乾隆二十年《汲县志》载:“太公泉在县治西北二十五里,流十余里,伏流入地。太公泉东,太公之故居也。”清制作《水经注》附图,对太公泉为太公故里,标示明确。权威著作《二十四史人物考》对“太公汲人”有明确认定。《河南通志》载:“吕尚墓,在府城(即卫辉府,今日卫辉市)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纣居东海之滨,后徒渭滨,封国于齐,还葬于此。”

北宋宰相吕蒙正留下族谱,现在可以看到的洛阳《吕氏宗谱》沿袭先人记载《齐太公传系图》称:“太公名尚,字子牙,河南卫辉府汲县人。”南宋时学者吕祖谦编撰的《吕氏世系谱》、朱熹在《吕氏世系谱序》中称:“商纣之际有吕涓,字子牙,炎帝之裔,河南汲县人。”台湾《吕氏族谱》记载:“太公于公元前1210年八月末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台北市的《姜太公谱图》记载:“太公望出生在商朝庚丁帝八年已酉八月初三日河南汲县(今卫辉市)……”著名学者李志清先生写的《姜太公故里在汲县》获中央文明办论文优秀奖,并载入房立中主编的《姜太公全书》一书。

充足的史实论证姜太公故里在卫辉是可信的。



《太公文化专家学者莅临卫辉太公墓实地考察》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weihui/22285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