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新乡新闻 > 卫辉市新闻 >

纯粮化土地流转遭遇“成长的烦恼”

[摘要]近日,记者在卫辉市采访时了解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下,一家省级龙头企业和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了“万德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据介绍,这个集研发、种植、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组成主体虽然不是单纯的...

  近日,记者在卫辉市采访时了解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下,一家省级龙头企业和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了“万德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据介绍,这个集研发、种植、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组成主体虽然不是单纯的各个企业,但兼具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市场合作产业联盟、研发合作产业联盟等主要产业联盟类型的形式和特点,产业联盟的理念和优势在其中也得以充分体现,可以说是对产业联盟的一个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

  形势倒逼,合作社抱团“取暖”

  “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是好事,也是趋势,但问题也随之而来。”12月8日下午,卫辉市农业局局长李文栋向记者介绍了该市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情况。

  近年来,卫辉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进程的重要途径强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其中有几个表现非常“抢眼”:

  上乐村镇农民程纪华,2010年以来,先后成立奋飞合作社和纪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瞄准良种繁育和农机服务,短短4年时间流转土地3000余亩。

  城郊乡农民邓唯峰,12年前开始涉足测土配方施肥,成了远近有名的种地专

  家,还成立了新乡市龙头企业卫锋测土配方有限公司,他成立的直通农村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全部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引起了农业部的关注,2011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现场会曾在此召开。

  城郊乡永信种植专业合作社农田管理经验丰富;柳庄乡种植专业合作社、李元屯镇良谷种植专业合作社有大面积的种植基地;上乐村镇清胜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大量专业的劳动力,工作效率非常高……

  “纯粮化的土地流转成本高、产出低,每亩地需向农民支付1000元左右的流转金,每亩地还需投入成本近千元,利润所剩无几。”李文栋说,尽管这些合作社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发展前景非常美好,但近一两年来也纷纷遭遇“成长的烦恼”,因资金短缺步履维艰。

  与此同时,省龙头企业恒诚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原辉,却也有着不同的“苦恼”。该企业位于安都乡沙庄村,是世界500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实力雄厚,年加工小麦30万吨,授信额度达1.2亿元。

  “我们缺的是优质强筋小麦!”原辉说,优质强筋小麦是面粉行业的“稀缺资源”,每公斤价格比普通小麦高0.3元仍供不应求,卫辉虽然是小麦主产区,但基本不产优质强筋小麦,他们每年使用的3万吨优质强筋小麦只能从外地购进,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如果卫辉本地产优质强筋小麦,我们有多少要多少!”

  2013年,由卫辉市农业局牵头,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集体前往恒诚面业参观,进行零距离的产销对接,大家在一起碰撞出了“火花”,初步决定发挥各自专长,合力推动优质小麦规模化种植,经过近一年的运作与洽谈,涉农企业和几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联姻”,于今年8月在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流水线”作业,“工厂化”种地

  据介绍,目前联合社共拥有土地3万余亩,其中流转土地6632亩,托管土地17190亩,剩下的则是订单农业。已发展小麦良种种植基地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0亩。联合社主要采用“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的模式运作,基本形成了以省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实现统一供种、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播种、统一植保技术服务、统一收获、统一加工销售、统一品牌的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联合社把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壮大了合作社的规模和实力,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作为联合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程纪华成了联合社的首任理事长。程纪华说,省级龙头企业恒诚面业的加入,不仅给联合社的产品找好了销路,还为联合社的农业生产引入了工业化的管理理念。

  对此,邓唯峰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联合社成立后,各个合作社分工明确,都是一条‘流水线’,而3万亩土地就成了一个‘大工厂’。”

  按照联合社的职责分工,直通农村合作社负责测土配方施肥,纪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繁育,良谷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秀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优质小麦种植基地,永信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农技服务,清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植保技术服务,奋飞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农机服务。

  “我们每年能消化30万吨小麦,卫辉全市的小麦年产量有20万吨,联合社的销路完全不成问题。”作为联合社中唯一的企业,恒诚面业成了整个产业链的终端,让农民最不擅长的市场对接问题迎刃而解。

  “把每一个环节都交给最专业的人来干,充分发挥了各自作用,互相完善补充,既保证了质量,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风险,这就是企业化管理与传统农民经营的最大区别。”

  而恒诚面业的加入,还为联合社解决了资金短缺这个最大的难题。原辉告诉记者,几个月来,该企业已向联合社投入超过1000万元,用于向农民支付流转金、购进农资等:“我们还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联合社自身的造血功能也会不断增强,资金将再也不会成为制约联合社发展的‘瓶颈’。”

  “联合”让纯种粮也有高效益

  联合社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邓唯峰进行了简单分析,农民种地不赚钱,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资经销的中间环节太多,层层加价,增加了种地成本。

  以销售为例,大的销售商从厂家成批购进化肥,再分卖给销售点,至少要经过两个中间环节,多的话要有4~5个中间环节,农民买到手中的价格比出厂价每吨上浮了500元左右;其他如种子、等农资,也概莫能外。

  “本来就不丰厚的种地效益,在这些过程中,就像大蒜剥皮一样被层层剥落,剩下的只会更少。”

  联合社的成立,让农民也有了话语权,和过去分散的农民合作社相比,联合社成了“集团客户”,不用经过中间商,就能直接与农资厂家对接,大量购进除了能拿到出厂价、享受更多服务之外,还有进一步的降价空间:“我们可以向厂家提出散装产品的要求,刨除包装成本会让价格再低一点。”

  邓唯峰与程纪华反复合计,认为如果不用“剥蒜皮”,每亩地投入成本可降低至少100元,3万亩地每年可节支300万元。

  程纪华说,与此同时,联合社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能够让化肥、农药的效力更大地发挥出来,再加上测土配方等科技手段,可以预见的是,粮食产量也将会有所提升,保守估计,每亩可增产10%以上,仅小麦每年可增收最少150万公斤,“一增一减,这意味着,3万亩土地产生的效益,最少能提高600万元!”

  经过联合社的有效运作,卫辉市今年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就达到近3万亩。

  恒诚面业董事长原辉算了一笔账:如果卫辉优质强筋小麦产量能达到3万吨,全部被企业消化,同样多的小麦比以前可多卖900万元!

  这种运作模式得到专家肯定

  农业产业化专家、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张忠臣,对卫辉市万德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运作进行了多次深入调研,对“产业联盟”模式的前景很有信心。


《纯粮化土地流转遭遇“成长的烦恼”》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weihui/10525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