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新乡新闻 > 牧野新乡 >

封丘县李庄镇2053户拆迁农民零上访启示录

[摘要]□本报记者 史国新 一 黄河一出龙门,一解山区拘禁,宽衣解带在河南的大平原上恣意流淌,亘古之中的左右摇摆造就了两岸广阔的滩涂。有地就可以生长,历朝历代,不管多么贫瘠的土地,都有农民渐次而去,耕耘播种,繁衍生息。但挨着桀骜不驯的黄河种地,无异于...

  □本报记者 史国新

  一

  黄河一出龙门,一解山区拘禁,宽衣解带在河南的大平原上恣意流淌,亘古之中的左右摇摆造就了两岸广阔的滩涂。有地就可以生长,历朝历代,不管多么贫瘠的土地,都有农民渐次而去,耕耘播种,繁衍生息。但挨着桀骜不驯的黄河种地,无异于虎口夺粮,翻开黄河吃人的历史,河南人肯定最多。

  尽管今天我们站在科技前沿,黄河从头到尾的一举一动、一颦一蹙我们都了然于胸;尽管有了小浪底大坝,我们可以调水调沙,但我们仍不能说黄河已经安澜。在今天河南1172个滩区村庄125万群众中,仍有103万滩区群众达不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仍有82万群众每年受到洪水威胁。

  而且,一边是洪水之忧,一边是靠天吃饭。黄河水大漫滩,天上无雨地裂,在黄河边打井,由于泥沙淤漏,接近100米才能见水。农业发展受制约,受国家河道管理法规限制,工业化和城镇化更是难以起步和发展。滩区农民瘪瘪的钱袋里始终是不多的麦子、玉米和撒下去可收可不收的花生、红薯在晃荡。

  于是,尽管改革开放祖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富足,但黄河滩区的贫困依然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在河南滩区,有4个国家级贫困县,有414个贫困村,有33万贫困人口。

  让滩区人民脱贫致富,让滩区人民也能享受到改革之益,不仅是沿黄县市的夙寐之愿,也时时萦绕在中央、省委的案头之上。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调研时亲自到黄河滩区视察,充分肯定了河南省滩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求认真抓好,并指示国家有关部委积极研究支持。李克强总理2013年在听取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滩区工作汇报时指出,“现在到了应该解决黄河滩区扶贫搬迁,带动居民脱贫致富的时候了”。

  2014年12月25日,省政府召开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省长谢伏瞻在会上宣布,本着科学有序、积极稳妥的原则,决定先行选择范县封丘县、兰考县3县4个乡镇中受洪水威胁较大、能整村外迁安置的14个村庄开展迁建试点工作,为大规模迁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封丘县李庄镇的张庄、姚庄、薛郭庄、贯台、南曹被列为迁建试点,5个村共2053户、7634口人。李庄镇的迁建户数和人口占全省试点的43.91%和45.66%,要求在2015年9月底前搬迁3个村,2016年春节前全部搬迁。

  全省滩区迁建试点近一半的人口、户数在李庄镇,能不能成功,不仅事关李庄镇5村,对全省滩区的整体迁建都举足轻重。

  对于封丘、新乡,这都是篇历史少见的大文章。

  二

  拆迁被称为今天中国的第一大难题,每天都有城市、乡村因为拆迁而引起的上访、械斗、官司甚至人命。一砖一瓦,一尺一寸,阳光、空气、绿荫、流水,目之所及都可以成为反目的原因。因为拆迁,资金耗尽,工程下马,官司缠身,身败名裂的故事不绝于耳。于是许许多多的商人、官人全身而退,许许多多的工程绕道而行。

  滩区迁建是国家工程,虽然是造福人民、功在当代、泽润历史的大好事,但从古到今好事办得不怎么好,甚至很糟的例子不胜枚举。其实就在不远的若干年,同样在封丘,同样是因为洪水的搬迁,一个村庄搬了一半剩了一半,隔着黄河大堤,一个村庄一分为二,好事办成了历史的尴尬和教训。

  今天,第一期2053户的迁建,工程浩大、棘手、紧迫,这活儿让谁干?

  封丘县委有关领导想到了曹岗乡党委书记陈明。46岁的陈明32岁当乡长,38岁当乡党委书记,之后坎坷起伏,两年前为解决曹岗乡屡屡上访事件上任,两年后曹岗乡已无一上访。陈明婉言谢绝了县领导的3次“摸底”,他知道让他到李庄镇就是挑滩区迁建的重担。陈明就是在封丘黄河边长大的,他知道把一个个村庄整体搬迁出去有多难,何况今天有些村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复杂而紧张。46岁,在乡镇干部中已是夕阳西下,他上有80岁的老母,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陈明说,他真不想再冒这个险了。

  县委书记李晖把陈明召到办公室斩钉截铁地说,去李庄镇搞迁建,县委已定。

  陈明沉默片刻说,听党的。

  三

  2015年2月13日,不等春节过完,陈明赴李庄镇上任,封丘县抽调的21名县乡干部随后跟进。

  谁都没有拆迁经验,在乡镇干过20多年的陈明也没有拆过一间房的历史。第一步怎么走?

  陈明开党委会决定,把抽调的干部和镇干部组成十几个工作队先下到迁建村里,一方面调查研究,一方面做迁建的宣传、发动工作。这之后,每天镇党委都召开工作队汇报会,但每天收获的都是消极、悲观、无望的信息。早已耳闻迁建的各村群众对工作队的到来多是反应冷淡,甚至敌视。面对工作队员的热情和笑脸,有的群众置之不理,有的群众关门闭户,有的群众说风凉话,还有的老人信誓旦旦说,就这把老骨头,死也要埋在黄河滩上。

  几乎是国家掏钱盖好的新楼房农民为什么不愿意住?许多工作队员都想不通,尤其是县委、县政府下派的干部,在碰了几天钉子之后,不仅产生了畏难情绪,而且觉得不少农民落后、固执、无情,对迁建任务的完成充满了疑虑。

  此时的陈明除了每天一早一晚必开的布置工作和汇报会外,也是天天下村,尽管农民对小汽车已司空见惯,但陈明的到来还是引起了村民的注意和议论。因为陈明的车总是停在村里最穷最弱、残疾人、鳏寡孤独者的家门口,恰恰是这些家门口往往是小汽车呼啸而过的地方。陈明带着民政所的干部给每一户贫困户留了钱、留了物、留了感动。在一户母亲守寡、28的儿子下身瘫痪的家里,陈明面对空荡的四壁,悲伤而又愤怒地发问,这么贫穷的户为什么没有吃低保,低保都让谁吃了?

  农民的口耳相传很快,许多农民认识了陈明的车,也认识了陈明。陈明现在即使自己开车也能准确地停在贫困户的家门口,往往他一下车就有村民围过来,陈明就家长里短和大家唠叨一会儿。

  也就在这个时候,每年一度的低保户评定工作开始了。以前村里评低保都是村两委会关起门来定,每年低保评完就有群众告状,说该吃的吃不上,不该吃的总是榜上有名。年年告状,告出名堂的也不多,长此以往,老百姓心也凉了不少。陈明开党委会,决定今年的低保评定要换个办法,一是要公开报名,二是要公开演讲,三是工作队要入户调查核实,最后村两委会、工作队审定。办法一公布,情形大变,真正的贫困户都敢上台演讲,说起家里的困难,说着说着就掉眼泪,也有情不自禁呜呜大哭的,乡亲们都是世世代代的街坊,谁穷谁富谁也瞒不住,也有跟着掉眼泪的。工作队多是县乡年轻干部,听着贫困户各自种种不同的遭遇、身世、困境也被深深震撼,许多人也抹眼泪。过去一些因为关系或手段不该吃低保的人,今年大多都不敢报名,个别报名的一看演讲

  的阵势也不敢往台上站。最后敢演讲的都是真正的贫困户,评定下来的也都是大家公认的贫困户。低保指标实至名归,至今低保评定结束已近半年,全镇没有一起低保上访事件,这在李庄镇创造了一个历史。

  吃低保补助的钱并不多,但今年低保工作一个小小的改变让工作队员始料不及,群众对工作队的态度有了变化:见面说话了、有笑脸了、让进门了、倒开水了。一个工作队员说,过去进村自己拿两盒烟,让这个让那个,人家吸了也没有好脸,低保工作一完,群众见面总给我让烟,我一盒烟也用不了了。

  每天晚上再晚,陈明都要拿出时间考虑明天要在早会上布置什么工作。低保的事件同样也让他意外,但带给他的更多的是沉思。群众对工作队低保评定前后判若两人说明什么呢?其实今年的低保和往年比只有两个改变:公开了、公平了。即使不吃低保的群众也为今年的低保工作奔走相告,可见公开、公平对农民多像旱地里的春雨。

  迁建和低保一样都是在为农民办好事,农民没有不欢迎的道理,只要同样遵循着公开、公平的原则,所谓的难事也许不难?

  陈明把他的所思所想在会上和工作队进行交流,工作队员们正让群众的转变弄得心情舒畅,分享了陈明的感慨和体会后,都觉豁然开朗,公开、公平也许真的是迁建的一把金钥匙。

  李庄镇党委很快决定,在镇政府及5个迁建村竖14块LED显示屏,把迁建政策、补助办法、人员分工等全部发布在显示屏上。工作队、镇党委没有一点显示屏以外的秘密,而且随着迁建工作的进程,一切新制定的政策、办法、决议等都上显示屏。

  5个试点迁建村第一次有了显示屏,都设在村民聚集、通畅的地方,白天晚上都闪亮着、跳跃着,群众不仅觉得新鲜,而且内容让大家最为关注。李庄镇党委当天知道的事情,村民当天也都知道了,不用村党支部一遍遍扯着嗓子开会,也没有信息的死角。

  公开了,怎么公平呢?公平是即使你有公平之心有时也难有公平的结果,原因是大家对公平的认识和理解不一样。所以最接近真理的公平是,一要有公平之心,二要有公平之策。

  公平之心作为镇党委书记的陈明必须要有,没有这个迁建工作就是黄河滩上盖大楼,早晚得塌了。陈明有,镇村干部、工作队也要有。光有公平之心还不行,人情和欲望有时候就是条馋虫,涎水会止不住地流下来,得有规矩和制度束缚着。陈明带着一班人先是在显示屏上作廉政承诺,后是在成立的迁建群众理事会上,当着全体工作队和群众代表的面,带头赌咒说,我要是在迁建工作上有一分钱的私心,让我不得好死。陈明赌咒了,镇村干部工作队员依次赌咒,监管新区楼房进料的群众代表也赌咒,我要是吸进货单位一根烟、喝一滴酒,我就是什么什么。赌咒的人多,赌咒的内容千奇百怪,黄河滩的老百姓对赌咒比显示屏文绉绉的承诺更觉信任和放心,记住陈明承诺书的群众不多,但说起陈明的赌咒,大家津津乐道。

  建设新村国家需要投资5亿多元,需要多少施工队,需要多少砖石灰沙,需要多少门窗厨卫;群众搬迁,认定一个人头,国家补助2.84万元;群众旧房拆迁的面积认定,级别认定都和钱说事儿。陈明和他的一班人嘴底下钱流成了河,由于赌咒在先,找陈明的人少了许

  多,但总有人觉得承诺和赌咒就是川剧里的变脸绝技,抓起来的大小贪官哪个不是红嘴白牙承诺过,就有人背地旮旯找陈明介绍点活儿,好处不说自明。陈明说,我真的一分钱的权力都没有,想找活去找迁建理事会,他们什么家都当。

  陈明没有骗他的各类亲朋,黄河滩5个试点村一拆一建如此大的工程,说话算数的真的就是迁建理事会。

  迁建理事会的组织形式和结构是李庄镇的一个创举,它给公平之策作了一个注脚,在这里你很容易找到若隐若现的民主,又找到了干干净净的民权,它的确是陈明在若干个不眠之夜又广取民意最后经镇党委确定呱呱坠地的。它的架构是这样搭建的:每户选出一个户代表(真正的当家人,所以有许多户是媳妇当选),每10户户代表署名选出一名“十联户”代表,每10个“十联户”代表选出一个“百联户”代表,再由以上代表选出村迁建理事会。农民把房子看成天大的事,所以层层选代表比选村委会主任都严肃谨慎,最后村里政治素质好的、公道的、威望高的、有文化的基本都被选了出来。5个试点村共选举了160名“十联户”代表,16名“百联户”代表,5个迁建理事会。

  迁建理事会的权力有多大,大到新区的选址认定、户型选择、迁建人口认定标准、旧宅丈量方案等等;迁建理事会的权力有多细,细到用什么门窗、用什么卫浴、用什么灯管、用什么合页,总之,一切权力归理事会。由于有了理事会的层层架构,群众的意见自下而上反映上来,又顺着这个渠道,把理事会的决议自上而下地传达下去。群众选出代表,代表代表民声,沟清渠净,流水无声。(下转第二版)


《封丘县李庄镇2053户拆迁农民零上访启示录》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muyexx/22530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