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23 10:17 我要投稿
编者按:5年,弹指一挥间。“十二五”时期,是牧野区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鲜明里程碑意义的5年。5年来,全区上下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积极主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站在历史的节点,回眸“十二五”让人深感振奋、倍感自豪。今日起,本报将在“辉煌‘十二五’”系列报道中对牧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报道,从侧面展现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变化并传递对下一个5年的美好愿景。
“这件棉袄不错,怎么卖的?”“看这条鱼多肥,来一条。”1月20日清晨,寒气袭人,卫河岸边却是熙熙攘攘的人流,牧野区辖区综合早市的生意异常火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牧野区,一方滔滔黄河灌溉的热土,是巍巍太行托起的一颗明珠,因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战争牧野大战发生于此而得名。如今辖区面积达96平方公里,总人口31.79万人。无论您是在卫河岸边闲庭信步,还是在休闲广场健身娱乐,你都能感受到牧野区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朝气,社会和谐发展的氛围,城乡焕发的活力。
回眸过去5年,牧野区的经济发展既有坦途顺境,也有荆棘坎坷,更有牧野区人民迎难而上的智慧和魄力。“十二五”时期,是牧野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重要发展期,更是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十二五”时期,牧野区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重大任务,全面推进文明、创新、平安、美丽牧野建设,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在牧野区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区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区目标,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宏观经济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十二五”期间,牧野区紧紧围绕“四大基地”建设(电池电动车基地、电子电器基地、高成长性服务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全区经济总量和质量都有可喜变化,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与空间规划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聚群:电源产业园区调整规划,拓展空间,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提升空间效益;现代物流园区加大产业发展规划和总规、控规的编制工作,加快长德商贸物流城、鲜之达冷链物流和胜利、德邦、古龙等物流项目的建设,引导低端业态转型升级;高铁商务区围绕打造大健康、大旅游和金融产业集聚区制订发展规划,积极对接润华城市广场、红星城市广场以及城中村改造等落地项目;特色商业区按照控规和城市设计精确规划万汇国际广场、太阳城等在建项目,加快啤酒厂、花园城市广场等区域的规划建设工作,力争形成一定的建设规模;卫河休闲娱乐带充分利用资源,打造主题突出、特点鲜明的城市风景线;共渠都市农业观光带对接南太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功能定位,统一品牌,有效整合,积极推介,促进花卉种植交易向休闲观光旅游转型;铁西片区抓住全市铁西新城开发机遇,围绕民用车辆产业的配套服务和卫源湖区域开发进行深度谋划,以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完善来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区域发展。
来自牧野区的数据报告显示,“十二五”以来,牧野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41亿元增长到143亿元,年均递增1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02亿元增长到5.58亿元,年均递增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3.5亿元增长到41亿元,年均递增1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7675元增长到1.4750万元,年均递增1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2∶53∶45调整为2.3∶50.1∶47.6;电池电动车、电子信息(电器)两大主导产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例由38.1%增长到51.2%,增加13.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从43.6亿元增长到70.1亿元,增长61%;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从300余亩扩大到8000余亩,5年增长近27倍。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每一个数字变化的背后,蕴含着全区上下的付出和努力。
通过5年不懈努力,牧野区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前进步伐更加坚实。该区先后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省级文明城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河南省企业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收官“十二五”,牧野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潮涌恰逢赶潮人。进军“十三五”的号角已经吹响,勤劳勇敢的32万牧野人民正凭借“十二五”发展成果的强劲东风,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大的热情、更大的投入、更大的干劲,全力建设创新、富裕、文明、美丽的新牧野。
《换挡不减速逆境添活力——牧野区回眸“十二五”之经济发展篇》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muye/33825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