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新乡新闻 > 辉县市新闻 >

中国·太行首届红薯粉条文化节举行

[摘要]12月16日,张村乡裴寨社区花卉广场内,几个用砖块垒砌的大锅台由西向东整齐排列,上面各架着一口大锅,旁边摆着几口大缸,一名工人站在锅边架瓢、漏粉,其他工人有条不紊地把入锅的粉条过水、清洗、晾晒这里正在进行纯手工红薯粉条制作表演。当日上午,在这彩...

12月16日,张村乡裴寨社区花卉广场内,几个用砖块垒砌的大锅台由西向东整齐排列,上面各架着一口大锅,旁边摆着几口大缸,一名工人站在锅边架瓢、漏粉,其他工人有条不紊地把入锅的粉条过水、清洗、晾晒……这里正在进行纯手工红薯粉条制作表演。当日上午,在这彩旗飘飘、鼓号声声的喜庆气氛中,由张村乡政府主办的中国·太行首届红薯粉条文化节隆重举行。市领导王颖、靳开伟、姚志伟、张玉冬、邓智敏,市政协党组副书记赵移锁,新乡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郑敏锐等出席了开幕式。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张玉冬致辞。去年以来,围绕到2019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市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按照“整体推进、提质提效、创新方法、扶出特色”的思路,大力开整村扶贫、搬迁扶贫、旅游扶贫、工业扶贫、项目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优生扶贫、养老扶贫、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党建扶贫,取得了明显鲜果。张村乡作为一个贫困山区,条件差、底子薄,脱贫攻坚任务重,困难多。但是,淳朴勤劳的张村人不等不靠,变压力为动力,化短板为优势,着力在特色农产品发展上下功夫,在旅游服务业发展上谋思路,特别是红薯粉条文化节的举办,不仅找到了一条让山区群众摆脱贫困的有效路径,也使纯手工制作粉条的传统技艺得到了传承保护,更为宣传推介张村增添了靓丽一笔。各乡镇一定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开阔思路,创新方法,担当负责,主动作为,确保到2019年6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8000多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平安幸福辉县作贡献。
  郑敏锐为张村乡“新乡市民俗文化采风创作基地”授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靳开伟宣布中国·太行首届红薯粉条文化节开幕。
  据悉,张村乡红薯久负盛名。该乡土质属特有的石灰岩红粘土,土壤富含磷、钾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宜红薯生长需要,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促进薯块储存营养干物质,所产红薯质地坚实,含粉量极高,做出的粉条劲道味道好。基于此,张村乡党委政府下大力气要打造中国·太行红薯粉条文化节,旨在深入挖掘、开发张村的土特产产业链条,把张村的红薯、粉条、小米、香菇、柿子、核桃等打造成张村特色,走出一条适合张村发展的脱贫攻坚致富路。目前张村乡手工红薯粉条制作技艺已被列入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村乡发挥特产红薯优势,做好纯手工粉条文章。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引导群众大面积种植红薯,动员致富能手王孝义发展创建新农业主体产业——辉县市尚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主推纯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产品,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社员,签订劳动合同,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已有3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了种植协议。眼下,该合作社正在对红薯叶、梗、块、条进行综合开发,红薯梗已远销韩国。张村乡党委政府发出号召,以红薯粉条为媒介,拉动相关产业,逐步实现“产业繁荣、群众富裕、安居乐业、健康长寿、社会和谐、财政增收”的远景目标,倾力打造张村乡红薯之都的品牌。
  此次红薯粉条文化节吸引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社等几十家国内媒体和2家境外媒体的记者前来采访报道。 (邢丽凤  王景斌)

《中国·太行首届红薯粉条文化节举行》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59973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