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斌
今年56岁的郑安银是冀屯镇小麻村一名普通农民,为了让日子越过越好,近几年他不断尝试了多种养殖业,但都没有成功。然而不气馁的他,积极总结经验,转变发展观念,结合实际在当地优先发展土鸭养殖,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如今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鸭大户,并成为了当地群众勤劳致富的学习榜样。
11月19日,在小麻村北一公里处郑安银的河水养鸭场四个鸭棚内,笔者看到的是整洁卫生、舒适明亮的现代化鸭棚,自动蓄水机、自动排气扇正有条不紊的工作着…… 成群结队的土鸭,足有上万只,都是郑安银所养殖的。见到笔者到来,郑安银一边给鸭子投食,一边聊起了养鸭的“钱景”。
郑安银说,养鸭之前全家一直靠种地兼打工收入维持生计,收入极低,入不敷出,家庭经济时常陷入困境。穷则思变,1996年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到
修武办事,见那里的农民靠养鸭发家致富,于是萌生了养鸭的念头,但一直没有付诸实施。后来家庭接连发生变故,欠下不少外债,于是他痛下决心,带着借来的500元学费,到修武县五里园学习养鸭技术。学成回来后,他想开始养鸭,可是没有启动资金,咋办?别人给他出主意,到信用社贷款。贷来款后,他开始小打小闹只捉了500只,后来发展到800只、1000只。在此期间,村里好些人出来说风凉话,劝他说:别养了,就是那穷命,能当富人,赔了更没法过了。对此郑安银都置若罔闻,淡淡一笑而过。由于学习技术比较扎实,郑安银暗暗较劲,不干出名堂决不罢休,规模逐渐扩大,一年扩建一个棚,一开始盖的是石棉瓦棚,后来发展到彩瓦棚。如今他建有4个鸭棚,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上月刚卖了1万只成鸭,获利10多万元,现在鸭棚里养有乳鸭1万只,剩下成鸭1300只。据郑安银介绍,他购进的鸭苗,80天即养成,最多90天,养成后第一年是产蛋高峰,一年后产蛋量下降后,可卖到北京做烤鸭,因为专家说只有下过蛋后的鸭做烤鸭最好吃,去年一只重3.8斤的鸭可卖到50元。郑安银白手起家,自己
创业,每年可养4批鸭,滚动式发展,年收入可达30万至40万元,业务遍及北京、湖北、江西、西安、
商丘、
尉氏县等地。
郑安银鸭场门口有一条池塘,常年有水,每天他都要准备好多饲料,把鸭群赶到水塘里,让它们尽情地嬉戏,并将饲料喂给这些鸭子,晚上再把它们赶到鸭棚里。郑安银说,这样放养的鸭子肉肥、产蛋个大,效益会更高。为了多方面发展,去年他到修武县五里园购进配方,学习松花蛋技术,将鸭蛋做成松花蛋,然后销到赵固一矿、二矿以及
辉县各个代销点、批发部。最近他又在河北白洋淀交了2000元
培训费,学习了五香红皮咸鸭蛋技术,明年开始销售五香红皮咸鸭蛋。
前年7月份,郑安银家里买了一辆别克轿车,还在市里小区买了新房子。经过多年的摸打滚爬,他在实践中选择了一条产、供、销特色养殖路子,进鸭苗、送技术、卖成鸭、卖鸭蛋,近年来冀屯、赵固、峪河等地村民,对农村养殖前景非常看好,纷纷登门讨教养鸭技术,郑安银不吝赐教,耐心传授,他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只有带动乡亲们富了,才是他的最终人生目标。
《郑安银 :养鸭走上致富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577672.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