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莉萍
——市环保局扶贫工作纪实
立冬时节,天气转冷。笔者来到张村乡井南洼村,刚进村口就听见一群人相互议论道:“咱村的工作队真是实在啊,不仅帮助贫困学生上学、贫困农民就业,还邀请技术人员传授种植技术,为村里修建
文化广场,真是实心实意……”原来是村民正在议论市环保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事儿呢。
张村乡井南洼村,属省级贫困村,全村基础公益设施和经济条件十分落后。作为市环保局驻井南洼村扶贫工作队长的郭晓来,在接到前往井南洼村扶贫任务后,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帮扶该村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还得担负起张村乡的环保工作。2016年初入驻后,郭晓来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走家串户,充分了解村情民意,认真分析了井南洼村致贫原因: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二是全村产业支撑少,三是由于地势特点,当地严重缺水。按照“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原则,他切实瞄准扶贫对象,采取精准扶贫措施,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努力实现井南洼村扶贫工作目标。
通过找项目,郭晓来外出调研寻求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得贫瘠的井南洼村走上脱贫的道路。井南洼村全村171户,共530人,辖4个村民小组,大多是丘陵地带,总耕地面积有1068亩。全村人口居住分散,每次走访贫困家庭,郭晓来和他的工作队成员都要翻山头、走山路。由于每户村民居住分散,初来乍到的郭晓来走了不少的“冤枉路”,但是对郭晓来说,只要能为村民办正事儿,办实事儿,就不“冤枉”。扶贫工作队进驻以来,立即与乡政府联系,并与村支两委进行对接,乡政府文件下达后,作为该村的“第一书记”,郭晓来带领扶贫工作队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座谈会,多次进行甄别从数据库中原来的十余户最后确实为五十户贫困户,并进行了公示。
2016年初入驻以来,郭晓来和他的成员吃住都在村里的一间办公室内,自从来到这里,他们就没回过几次家。谈及这些,郭晓来对家人有一丝的愧疚。可由于井南洼村全面脱贫的期限就在眼前,郭晓来和他的工作队不敢怠慢,一有时间,就走访村里的贫困家庭,并根据每户家庭的致贫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帮扶。在郭晓来的协调下,市环保局为井南洼村文化大院的建设,提供了10万多元的资金和物资的帮助。
“扶贫工作队来到我村以后,了解情况,积极协助我村建了一个文化大院 ,从奠基一直到建设期间,多次协调资金、物资总共价值10万余元。看到很多贫困户村民就业难问题,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安排了14位农民就业;看到学生上学困难,协调救助17名学生;多次请有关技术人员到我村,开展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包括各种农植技术。”提起郭晓来扶贫工作队入村以来所做的好事,井南洼村党支部书记郭合安侃侃而谈,拍手称赞。
由于郭晓来工作的特殊性,他还是张村乡环保所的负责人,在他的监督、指导下,为当地民营企业干了很多实事。
“自从环保局扶贫队来到我村,对我公司大力协助帮助,完善了环保手续,在他们的帮助下使得干粪场沼液池子全部修建到位,得到国家认可。”当地一位受过扶贫工作队帮助的民营企业家——金源养殖有限公司经理王生楼满怀感激地说。
谈到井南洼村的经济发展问题,郭晓来根据该村情地貌,谋划引进新型优良谷种,红薯等农作物来带动井南洼村农业发展。让村民每户家庭都能动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大的财富。郭晓来表示,“为了让农民增加收入,已经有了工作思路,下一步首先去山东寿光考察一下地膜技术,每亩地投入大概500元左右,可起到防虫保湿不长草增产的作用,再去四川金堂考察一下紫薯,这里的紫薯含花青素比较高,生长期在一百天左右,亩产和红薯一样,超市价现在在5元左右,这样算下来,大概可以为农民增收每亩一万元左右。同时经环保局党委研究决定,将专门邀请专家 ,协调优良谷种,免费发放给当地老百姓们试种,这种优良谷种抗灾害能力强, 让老百姓在土地种植方面,得到更多的实惠。”
“今后扶贫工作队要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确定可行的帮扶措施,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基本上确定为种植红薯。每亩可达5000斤左右,收获后进行冬储,上市后每斤可卖一元左右,就这一项可为农民增收5000元。除去人工成本纯收入4000元。我们扶贫工作队与张村乡尚品合作社联系,可把红薯加工成红薯粉条,5000斤红薯能下1000斤粉条,除去加工费1000元左右,上市后可每斤卖10元,就这一项可为农民增收六七千元左右。”谈起扶贫工作队今后的工作打算,郭晓来充满信心地说道。
《扎根基层 精准扶贫》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573605.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