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林杰
——赵固乡聂桥村积极转变传统种植模式纪实

11月,北方已经开启了初冬模式,随着气温的降低,不少水果也纷纷下季,可我市赵固乡聂桥村的冬桃却硕果累累,带给人们无限惊喜。初冬的聂桥村,田间道路两旁,200余亩冬桃树生长正旺,一个个绿里透红的冬桃缀满枝头,压弯了枝桠,到处呈现着即将丰收的喜人景象。
“以前地里基本上就是种点玉米、小麦之类的普通农作物,一亩地最多挣1000多块钱,经济价值很低。现在种冬桃收入能翻好几倍,这都多亏了村里有一批好干部。”谈起种植冬桃,正在桃园采摘冬桃的冀学全感慨地说。冀学全口中所说的好干部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喜贵带领下的村支两委干部。2010年张喜贵获选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后,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张喜贵与村两委干部研究讨论,外出考察,最终决定鼓励村民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发展以冬桃为主的林果种植业。 “冬天是鲜果淡季,咱们这儿也很少有种植冬桃的,我们觉得肯定有市场。”说起当初决定发展冬桃种植,张喜贵这样说。
但是,发展冬桃的道路并没有那么顺利,项目选好了,群众的传统思想却难以改变——“咱这儿从来也没种过冬桃,种不好咋办?不挣钱咋办?”面对群众的质疑,张喜贵决定和党员干部带头先种,给群众做试验。就这样, 2013年,张喜贵与其他5名党员干部带头筹资20多万元,成立了锦达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0多亩开始种植冬桃。
在此期间,为了让村民掌握冬桃种植技术,该村村委聘请市农业局、
新乡市农科院的农技林果专家到村里现场指导、
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的冬桃长势良好,随着对冬桃种植的了解,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加入合作社。目前,聂桥村已有十几户村民将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种植冬桃,该村冬桃种植规模也已发展到200多亩。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今年,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细心管理,合作社种植的冬桃正式挂果,喜获丰收,挂果的70多亩冬桃,亩均产量预计3000多斤。张喜贵介绍:“我们种植的冬桃叫‘映霜红桃’ 是一个晚熟新品种,这个品种春季开花,到 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才上市,这个时间是水果淡季,所以卖的价格比较高。等到桃树进入盛果期,亩产冬桃将会达10000斤,到时候经济收益肯定可观。”
面对即将全面进入盛果期的桃园,张喜贵和合作社社员们正在探索新的销售模式,他希望能够通过电商,让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我们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果品种植户通过电子交易将产品销售出去的成功例子,准备也试试这种方式,将我们的产品更好地推销出去。”张喜贵说。
“当初种植冬桃就是想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形成我们村‘一村一品’产品,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村民认可了这个富民项目,我们计划再扩大规模,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我们一定能通过冬桃种植走上富裕之路。”对于聂桥村冬桃未来的发展张喜贵信心满满。
《满园冬桃香枝头 果农心头乐悠悠》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567322.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