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柯杨
通讯员 段永强
拥有鲜明的个性、汇聚众多的财富,在河南经济版图上,一个个产业集聚区正喷涌出巨大的活力。
在
新乡辉县市,一个由产业集聚引发的聚变效应正持续发酵。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金星奖、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建设综合排名第一……入选我省首批星级产业集聚区的辉县市产业集聚区,正奋起发力转型升级,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不断迈进。
“在产业发展上,我们积极厚植优势,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尽快培育发展一批有震撼力、展示辉县发展气势、支撑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内聚力量,向外辐射,真正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转移就业的主渠道,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检验、锤炼、选拔干部的主战场。”辉县市市长郭书佩说。
搭建承载“跑道”助推项目“起飞”
漫步集聚区可以看到,总面积1.3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已经建成投用,路网、标准化厂房、学校、污水处理厂、职工
培训中心等基础性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区内公交相通,将城西、潜龙、胡桥、孟庄等工业园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基础配套设施投入上,集聚区已经累计完成
投资26亿元。
集聚区紧盯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承接全产业链,产业布局由散到聚,规模由小到大。“我们始终注重围绕主导产业
招商,围绕产业集群招商,围绕产业转移集中地区招商,理性招商、热情服务、全力落实,成为辉县市产业集聚区招商的主线。”辉县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聂长明说。
一个以广瑞汽配、河南沃德等企业为龙头,以在建的装备制造孵化园为支柱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正抽根拔节,茁壮成长。集群承接上海
汽车产业园外迁企业,不断延伸拉长产业链,为
郑州宇通、郑州日产等汽车制造商配套生产汽车零部件。目前相关配套企业已有53家,打造百亿级全省知名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创新体制机制 筑牢发展根基
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而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也要依靠体制机制的创新。
近年来,辉县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文件,编制发展规划,优化投资环境,明确管理责任,强调政策护航,搭建服务平台,完善各项制度,为集聚区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工作机制上,配齐配强干部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设立纪检(效能)监察室,对项目进展情况跟踪督察,对各职能部门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在平台建设上,集聚区建起了投融资平台,每年至少组织召开5次银企座谈会,进行多元化融资,共完成融资7亿多元,收储土地1000多亩;与河南科技学院合作建立区校合作平台,积极推进校企、校校、企企合作。
在项目准入上,成立项目评估领导小组,进驻前筛选、落地前公示,确保投资强度高、项目效益高、建设进度快的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区。
在引领发展上,集聚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对重点企业进行品牌培育,每年还拿出1000万元资金奖励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让创新者既长了“面子”,又厚了“家底儿”。
深耕优势资源 科学规划发展
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是做强做大产业的根基。辉县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深耕本地,奋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强化交通区位优势,努力打造九纵十横、内通外联、顺畅便捷的现代综合大交通网络;发挥水电气优势,方便企业和人员生产生活;凸显主导产业优势,打造我省县级重要的能源业基地、水泥建材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纺织加工业基地和药品食品业基地,辉县市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努力闯出一条有特色、有后劲、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按照新乡“建设南太行大
健康、大
旅游、大
文化、大
体育”产业带的总体要求,辉县市实施产业集聚区南延东扩,将城西、胡桥、孟庄等园区有机连成一片,实现特色商业区、商务中心区和产业集聚区融合发展。
产业强,县域兴。辉县市产业集聚区以自身的发展,为这一论断再次提供了有力佐证。
砥砺奋进谋“聚变”,勇立潮头扬劲帆。新常态带来新变化,新变化蕴藏新机遇,辉县市产业集聚区期待再有新发展,创造新成绩!
《辉县市产业集聚区:扬创新之帆 走崛起之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559366.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