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侧记
□郑广义 刘芳云
“我家的养猪场存栏219头,十几年来总
投资30余万元,目前已按照百泉镇镇政府要求,积极响应
辉县市南水北调河两侧水源保护区内养殖场搬迁的号召,我家的养猪场已全部搬迁,如期完成任务。尽管任务很艰巨,但为了不对南水北调河造成污染,改善大家的生活环境,这样做也是值得的。”8月26日,百泉村养殖户姚正军接受采访时说。
按照上级要求,为避免污染水源,南水北调河两侧的养殖场需要全部搬迁。据了解,南水北调河百泉段全长10.1公里,两侧水源保护区3公里内养殖场需搬迁,涉及该镇9个村,共计146家,是我市任务量最大的乡镇,目前该镇已完成搬迁83家。
近年来,该镇始终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摆在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对环境治理工作建立台账,逐项摸排,大力整治。“我们要扛起责任,勇于担当,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有核心、重看齐的高度,深刻认识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以更加过硬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百泉镇党委书记阮清禄说。
为此,该镇首先对镇区道路两侧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进行集中清理。其次,为有效抑制扬尘,该镇对城区及外环道路两侧有碍观瞻的土堆进行了拉网覆盖,覆盖面积4.58万平方米。最后,该镇建立健全了工作例会制度,加强环卫队伍
培训,落实环卫工人待遇,为有效改善镇区环境,提升全镇整体形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该镇按照辉县市《关于对环境违法违规企业进行关停整治》的文件精神,对辖区内环境违法违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该镇先后组织工商所、派出所、环保所、矿管所、国土所等职能部门,对辖区79家污染严重企业采取了断电停产措施,拆除料架、机电等设备;对20家环保手续不完善、应停产整改的企业,实施停产整改。
在环境整治具体推进过程中,该镇坚持“一村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将环境整治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表面净化阶段,主要做好“三清理”,即历史遗留杂物清理、杂草及其他垃圾清理和墙体乱涂乱画清理。二是美化、绿化、亮化阶段,即对裸露地表进行绿化、亮化、美化。三是建章立制阶段,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
四是突出抓好全民动员,倡导居民树立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理念,切实减少污染排放,引导广大居民积极监督、举报破坏大气环境质量的行为,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五是加大综合整治资金投入,连续两年先后投入700余万元,在27个村建立了村级环卫专业队伍,每村配备了4名至10名环卫工人,并为各村统一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辆,购置清运小三轮车、斗车50辆,购垃圾箱(桶)、水泥垃圾池2000个。同时,该镇将美化环境同丰富群众精神
文化生活相结合,着力建设文化长廊、文化墙等,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培育了农村文明新风尚。
据了解,该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全镇党政班子成员、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等,对全镇27个行政村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各村进行评分排序,前3名实行3万元至5万元的奖励,对后3名的村进行通报批评。机制创新促进了村级环卫队伍建设,激发了村级卫生保洁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该镇村风、民风、家风明显好转,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变化,“垃圾围城”难题迎刃而解。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就像一缕春风,汇成一串串和谐的音符,演奏了一部和谐发展的交响曲,吹向百泉镇的每一个角落。经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现在路净了,村美了,老百姓的心气儿也顺了……百泉镇正在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坚决杜绝“一阵风”“易回潮”弊端,实行制度化管理,确保优美环境常态化。
《改善人居环境 倡导绿色生活》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511910.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