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林杰
在市书法家协会三里屯分会,有三位热爱书法的耄耋老人,他们常年坚持义务教授书法,无论是白发老翁,还是学龄幼儿,都得到他们细心的教导。他们就是80岁的胡俊贤和段兴、78岁的胡俊卿三位老人。
市书法家协会三里屯分会的前身是2005年孟庄镇三里屯村的老年书法爱好者共同自发筹建的苏阳书法研究会,旨在服务农村,培养村里的孩子们学书法。2012年10月由市书法家协会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正式易名为书法家协会三里屯分会。自该分会成立以来,协会会员坚持每周六周日义务教当地农民、学生书法,直至今日。
走进教室,只见长长的画案上笔墨纸砚俱全,各年龄段的教学素材和资料被分类码在不同的档案盒里,孩子们写剩下的纸张也被裁剪规整。段兴老师说:“这些剩下的纸张还可以再次利用,得让孩子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教室的一角,胡俊卿老人正在点评两位学生的书法。老人满头银发,一双深邃幽深的眼睛透过斑驳的老花镜,一丝不苟审阅孩子们的作品。他一边指着孩子们的作品细致点评,一边用手中的笔给孩子们做着示范,而身旁的孩子则目不转睛地盯着老人手中的笔,聚精会神地谛听着老人的教诲。见到笔者走近观看,老人高兴地拿起学员们刚完成的作品展示说:“虽说只是学习了一个暑假,但是孩子们学习书法进步都特别快。”
“一到暑假,来学书法的孩子就特别多,最多的时候一屋子坐50多人。”段兴老师说:“无论年龄大小,身份高低,只要是学员,我们每天都会把当天的作业认真批改,之后把写得好的张贴在墙上公示,以表鼓励和促进。孩子们需要夸,大人们也需要鼓励。”说完,段兴老师领着笔者观看了墙上张贴的优秀作品,只见面积不大的两间民房的四壁均挂满了形式不一的书法作品,有软笔,也有硬笔;有老人的作品,也有孩子的作品;有往年的,也有今年的。
胡俊贤指着墙上的一幅书法作品说:“这是我写的一首打油诗,是段兴誊写的,这上面写的就是我们三个人。目前这个学习班就剩下我们仨在教习学员了。”
打油诗的内容写道:“火红的太阳刚出山,朝霞映红了半边天,从书屋走出人三个呀,一个拄杖两个腰儿弯,人虽夕阳心不老哇,弘扬书法肩上担,义务辅导不厌烦哪,发挥余热作贡献啊哈哈……”“一个拄杖,两个腰弯”,看似
幽默诙谐,细细品来,却也是这三位耄耋老人的真实写照。十余年来,市书法家协会三里屯分会默默无闻地为
辉县义务免费培养出了400余位书法学员。学员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5岁,有研究生、高中生、教师、农民等。段兴老师说:“今年有一位叫李宝华的,带着妻子和孩子,一家三口来学书法。现在的家长们越来越重视书法,重视传统
文化了。”
胡俊卿老师说:“虽然俺仨年纪一大把了,但是谁让俺们会这一手儿,既然还有这么点儿能耐,趁现在还有这个能力,我们就要把咱传统的书法一如既往地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练书法、会书法、懂书法,体会到书法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美。”
《三位耄耋老人多年义务教书法》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509823.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