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君
2月16日中午,在我市的一家餐厅,一场特别的聚会正在进行,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和一群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正谈笑风生。老人名叫王顺,孟庄镇三里屯村人,到目前他总共资助了67名大学生,恰巧今年老人正好67岁,在这些孩子们的祝福下,老人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
老人告诉笔者,小时候因家里穷没上学,早年间在我市饮食服务公司
上班,后来单位改制,他选择了自主
创业,带领一群人做起了建筑行业,那一年,他53岁。凭借着诚实守信、业务精湛,他很快在建筑市场站住了脚跟。
辉县位于太行山区,有很多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大学,得知这一情况后,老人主动和当地的共青团、慈善组织联系,开始资助部分贫困生上大学,2010年,他第一次资助了10人,2011年,资助了16人,目前老人总共资助了67名大学生,老人说:“我小时候家里穷,小学都没念完,吃够了没有
文化的苦,不想再看到孩子们因为没钱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6年来,每逢春节,老人总是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大家一起吃个饭,并给每个孩子发放资助金,大学生每人2000元,研究生每人3000元。老人说,研究生不在国家资助范围,但是他放心不下,会一直管下去,硕士、博士,甚至是博士后,他要一直把孩子们送上工作岗位。
郭怡是峪河镇大屯村人,一个质朴的小姑娘,然而现实却给这个孩子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6岁那年,母亲去世,13岁,父亲去世。她只有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后来,两位老人也相继离世,她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儿。2012年郭怡参加了
高考,成绩是553分,拿着
河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个倔强、自立的孩子哭了,一年3400元的学费,3400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村干部告诉我说,我的学费有着落了,一个叫王顺的伯伯要资助我上大学,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回想起当年的情景,郭怡仍记忆犹新。
老人的家人告诉笔者,老人这一辈子过得都是勤俭节约的生活,不吸烟、不喝酒,生活节俭到家里的剩饭从来都舍不得倒掉,总是热了再吃,吃了再热。为了这个聚会,老人特意穿上了一件藏蓝色西装,用老人的话来说,这件衣服,他已经穿了五年。
“老人古道热肠,热心公益,教师节,自己出钱给村小学老师发福利,逢年过节,给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发年货,有什么捐款修路之类的事,他总是第一个出手。”三里屯村党支部书记刘长海说。
聚会结束,大家聚在一起合影,丽日蓝天,老人被孩子们环抱着,满足又幸福。
《67岁老人和他67个孩子的故事》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372951.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