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玉河 靳莉萍

高庄乡白道村,是个典型的贫困村,通过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如今已逐步摆脱了贫困,敲开了致富门。近日,笔者到高庄乡白道村采访,只见一条条水泥路平坦顺畅,古朴的石头房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我们看到村民脸上挂着笑容。然而,村干部告诉我们,昔日白道村可不是这样,村里道路坑洼不平,雨天泥泞不堪;不少村民房屋破陋,夏天漏水,冬天透风。真是行路难、吃水难、生活难,苦不堪言。
提起这些变化,就不得不提
辉县市检察院驻白道村扶贫工作队和市检察院反渎局副局长韩喜群。作为白道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韩喜群在这里驻村已经两年多了。刚刚入驻该村时,村里基础设施条件差,连一条平坦畅通的道路都没有,通水、通电成为村民的迫切需要,实现脱贫致富更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愿望。
要想让这里的村民摆脱贫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就得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发挥带头羊、领头雁作用,引领他们。刚到村里,韩喜群就组建了一个不怕苦、不嫌累、能干事的领导班子,为扶贫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里唯一可以通车的石桥,年久失修,已经坍塌,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行人行路难、车辆进出难,村民早已对这座“病桥”怨声载道。在听到群众的心声后,扶贫工作队多方协调,筹措修桥资金4万元。经过10余天的“奋战”,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完全由人工修复搭建的“幸福桥”全面完工,同时,韩喜群积极协调资金50多万元修好了长2840米、宽3米的道路。如今,每家每户的大门前都是平坦的水泥路,无论是骑着摩托车进城,还是开着三轮车进入田间地头,都非常快捷方便。桥修好了,路也通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出行问题解决了,村民引水浇灌、安全饮水等问题进一步摆在眼前。看到这些实际困难,韩喜群动脑筋、想办法、真解决,为村里修建了一条5600米的水渠,打下了第一口井,深475米。当看到清澈的泉水哗哗地流入自家田地时,在场群众无不欢呼雀跃,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起。韩喜群还协调项目资金43万元,购置了自动无塔供水设施,挖通管网沟、铺设管道1.5万米,让白道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人人喝上了“放心水”。
基础设施基本都得到了完善,韩喜群开始在土地上做文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冬桃项目就是一个尝试。
“2013年,韩局长跑到山西考察项目,向专家咨询我们这里适合种啥,最后还带我们村民代表一起去考察,最后确定下来搞冬桃种植。”白道村党支部书记冯正军说,“起初,很多村民将信将疑,第一年只种了十几亩,没想到第二年的挂果情况十分可观。随后,许多村民纷纷参与,如今村里的冬桃种植面积已经达150多亩,约9000棵。”
村民张红泉指着自家的10多亩冬桃兴奋地说,“俺们脱贫致富有好门道了。这种冬桃生长期长,每年10月份上市, 定能卖个好价钱。”韩喜群说:“冬桃10月份上市后,在超市能卖到五六元钱,按保守估计每亩产5000斤桃,一年每亩就能收益2万元。如果经过储藏,在春节上市,价格更能高达10多元,收益更高了,这些桃树一定能圆村民的脱贫致富梦。”
“今年我们驻村工作队将继续按照‘扎实工作、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准备搞一个劳务输出项目,与几家企业进行对接,安排村里闲散人员到那里打工,增加村民收入。此外,依托当地山地资源,发展多种致富渠道,真正使这里的村民脱贫致富。”韩喜群规划着接下来的工作,信心满满。
《辉县市检察院驻白道村工作队扶贫见闻》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367368.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