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新乡新闻 > 辉县市新闻 >

南李庄村党支部为民服务探索纪事

[摘要]□史稼轩 李虎成 在这个村里,没一个村民不说共产党好 村民偷偷立起来的感恩石让村支部书记范海涛陷入了沉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多年来的所作所为,绝不是为了做个让别人感谢的好人,而是为了让群众真正从心底体会到共产党好。 南李庄新村的广场上立着...

□史稼轩  李虎成

  在这个村里,没一个村民不说共产党好

  ——村民“偷偷”立起来的感恩石让村支部书记范海涛陷入了沉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多年来的所作所为,绝不是为了做个让别人感谢的“好人”,而是为了让群众真正从心底体会到“共产党好”。

  南李庄新村的广场上立着一块全体村民自发竖立的“感恩”石,上面的红色铭文“吃水不忘打井人,永远感谢共产党”十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引人注目。
  说起这块感恩石,村里7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王美说,它的确反映了全体南李庄人的心声,是村里老少爷们掏心窝的话。
  不过,王美透露了一个秘密,石刻上“共产党”这三个字是后来补刻上的。他告诉记者,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村支书范海涛有两个身份,既是当地民营企业河南孟电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又是南李庄的村书记。其父亲范清荣、母亲顾族荣都曾担任过南李庄村支书——一家两代出了三任支书,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七年前的南李庄,60%以上的房屋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的土坯房,村里进出只有一条泥土路,村民多以种菜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村支书范海涛上任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先后出资3.6亿元,使全村351户群众无偿住上了270—290平方米的“叠加别墅”;又建成了服务中心、家居建材城和农贸市场,实现了全体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为村里建成了高标准的敬老院……
  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好事办下来,全体村民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2014年11月,在农贸市场即将开业之际,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偷偷”策划要立一块景观石刻,表达大伙儿的心声。
  景观石刻运来了,长长的铭文写好了,“吃水不忘打井人,永远感谢范书记”14个红色大字镌刻在了景观石的正面。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范海涛得知后要求拆掉石刻景观。
  村民们自然不肯。大家推选了几位德高望重的村民作为代表与范书记“理论”:“你虽然是村支书,可是也不能无视群众意愿!”大伙儿甚至志愿排班,日夜值守、看管着石刻景观,说什么也不让拆掉老百姓的这一片心意!
  “偷偷”立起来的景观石刻让范海涛陷入了沉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多年来的所作所为,绝不是为了做个让别人感谢的“好人”,而是为了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共产党的好,让群众从心底里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大伙走向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几位主事的村民做了促膝沟通,随即在全体村民中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讨论的中心议题就是“谁才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带路人”。
  讨论让大伙儿心里亮堂了,大家一致认识到:海涛是党的人,海涛所做的一切都是党教导的,归根结底还是共产党好,是共产党的政策好,说千道万,我们应该感谢共产党!
  在范海涛的开导下,大伙思想通了,他们重新请来刻字师傅,将“范书记”三个字磨去,把“共产党”三个大字深深地镌刻在了石头上。

  让群众说党好,就要让群众真正当家作主

  ——外人很难理解:南李庄整个村子都是支书出资建起来的,村里啥事还不是支书当家?范海涛的回答是:“群众是主人,党员干部是服务者,群众代表是监督者,村里的一切权力都归全体村民,村里的大小事只有村民们说了算!”

  有人说,在范海涛的帮助下,南李庄人住的最好的房子,就业收入都有保障,生活可以说过得无忧无虑,还能不说共产党好?
  范海涛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让群众真心实意说共产党好,不仅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更重要的是要让群众真正能够当家作主。
  实行民主治理,让群众当家作主,是范海涛在南李庄村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法宝之一。
  8月11日,在南李庄村的“村民议事厅”,村民代表大会热热闹闹地进行了一整天。36名代表及村支两委班子共60人经过酝酿、协商、讨论、争论、投票表决,对村里大到投资上项目、小到聘用清洁工等一系列事务进行了民主决策。南李庄人把这里称为自己的“村民议会”。
  外人很难理解:南李庄整个村子都是支书出资建起来的,这些事务支书还拍不了板、当不了家,还得交给村民来定?
  范海涛回答:“群众是主人,党员干部是服务者,群众代表是监督者,村里的一切权力都归全体村民,村里的大小事只有村民们说了算!”
  让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甄小英印象深刻的是,她第一次来到南李庄村,就碰上党的会议上否定了党支部书记范海涛的提议。
  那是2013年,范海涛在全国人大会上提出了“农村老人集中养老”的建议,当年3月投资250万元在南李庄建造了敬老院。
  范海涛的想法是让老人们全部免费入住。可是在全体党员大会上研究时,有党员提出了不同意见:“要是一分钱都不用拿的话,怎么体现子女们的孝心和责任呢?”
  于是,党员大会否决了范海涛的提议,最后一致决定:除孤寡老人可以免费入住外,每个老人每月要象征性交200元生活费,其他费用由村里补助。
  书记的提议被否决了,但党员大会作出的决定无疑比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更具道德意味,更能体现优良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范海涛说,民主管理,让群众自己做主,先进性和优越性显而易见。
  这些年来,南李庄严格落实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对涉及群众及集体利益的事务,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执行,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决策,做到该开的会一个也不少开,会议的结果全部公示告知全体村民。
     “现在我们形成了小事村民代表和党员举手表决,大事由全体村民无记名投票表决,大到投资上项目,小到村上用一个工人,都由村民说了算!”村民申凤翔对记者说。
     实行民主治理,不仅群众满意,还有效地促进了村干部的廉洁勤政建设。现在每到年终,南李庄村支两委干部以及党员,都要向群众述职,“让村民了解你究竟干了些啥,对你做出客观评价”。去年南李庄的年终述职人员扩大到村上的保洁等所有工作服务人员,述职结果决定“下一年用你不用你”。
  实行民主治理,让人们感觉到了价值和存在感,南李庄的村民代表如是说。

  让群众说党好,必须让群众生活得有尊严

  ——让群众不仅生活富裕起来,而且能够享受到有尊严的幸福,这是范海涛的追求,也是范海涛营造好的政治生态、在群众中树立相信党、跟党走的政治信仰的法宝

  千百年来,治穷是乡治的基础。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历来是万千农民的梦想。
  范海涛在南李庄村营造好的政治生态,让群众认同党、说党好的另外一个基本做法是发展集体经济,走共谋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让群众不仅过上富裕日子,而且过上有尊严的好日子。
  开始几年,南李庄村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是范海涛的企业赞助修造。“这不是长远之道。”范海涛说,“输血能解决一时之急,不能达致长治久安。让群众真正能够感到共产党好,就必须为他们建立造血功能。”
  南李庄村原本就人多地少,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村民人均所剩土地不足1分。怎样谋求土地效益最大化?他们决定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对剩下土地进行流转,进行公司化经营,创办建材市场和农贸市场。通过集体经济股权分配、土地入股、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就业岗位和服务等,使每个南李庄人都参与了市场经营,村民与股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市场中获得的经济利益最终惠及到每一个村民身上。
  2014年,南李庄村级可用财力达到16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5万元。
  “在这里生活,比在城市里生活还舒适。住有社区别墅,玩有活动中心,菜市场就在附近,村里每天有党员义务值班,为群众代办服务,配备便民服务电话和服务用车,还建有养老院,过节时村里都给每家每户发过节福利。”村民王金珠对他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在南李庄人的“福利清单”上,列着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福利,年终分红,土地流转金,文明户创建奖,大病救助金、贫困帮扶金、养老院福利等多项福利保障,村里每年支出达300多万元。
  范海涛一再向记者强调说,重要的是,这些“福利”不是靠别人恩赐来的,而是每个村民实实在在应该得到的!
  而且,集体经济的壮大,也让村两委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给力、能够发力。
  2012年,在建材市场做塑料生意的申贵烈,店铺不小心失火,他和妻子被烧成了残疾,背负了十几万的医药费,让这个普通农户家庭一夜返贫。就在此时,南李庄村支两委雪中送炭:决定由村集体救助他家两年,又在建材市场给他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岗位,帮他渡过了生活的难关。“作为基层党支部,如果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视而不见,或无力帮扶,不仅这个不幸的家庭会对社会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会连累党在群众中失去威信。”范海涛说。
  让群众不仅生活富裕起来,而且能够享受到有尊严的幸福,这是范海涛的追求,也是范海涛营造好的政治生态、在群众中树立相信党、跟党走的政治信仰的法宝。

  让群众说党好,还要在风清气正上下功夫

  ——正是从营造好的政治生态的高度出发,范海涛这些年来着力在南李庄村“小流域治理”上下功夫,在南李庄村民风民俗的改良提升上下功夫,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

  走进全国文明村南李庄的社区,你即便特意搜寻也看不到一片随意丢弃的纸屑;而且在小区里逗留良久,也听不到一声农村里司空见惯的吆喝声叫喊声;相反你会看见,家家户户门前小院里的枣树、石榴树、梨树上,结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却从没有人会去惊扰它们,连孩子们都不去动一动。
  毋庸置疑,南李庄人如今是真的变得文明了,有教养了,彬彬有礼了。这正是范海涛在南李庄治理中想要得到的理想的“礼治状态”。
  范海涛说,让南李庄人都知书达理,都文明礼貌,都富有教养,让大家共同沐浴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摇篮里,这也是我们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的题中应有之义。
  正是从营造好的政治生态的高度出发,范海涛这些年来着力在南李庄村“小流域治理”上下功夫,在南李庄村民风民俗的改良提升上下功夫,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
  在人居环境和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前提下,南李庄村村两委在村里开办“道德大讲堂”,每年举办10多场,一批专家学者、镇村干部登上讲坛,围绕身边好人和道德建设进行文化“滴灌”。同时,村里每年进行“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孝老爱亲”模范等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展示,让村民感悟到“榜样就在身边”。今年2月,南李庄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后,经过走访推荐、集体表决、公示告知等程序,评选出了“好媳妇”、“好婆婆”、“孝老爱亲模范”各10名,并进行隆重表彰,同时将10名“好媳妇”事迹制成喜报,大张旗鼓送回娘家,每到一个村就轰动了一方人。当选好媳妇的南李庄村民牛合婷说:“回娘家的路走过很多次,唯有这一次最光荣。”
  结合创建全国文明村,南李庄还开展了让村民自己认领“文明家庭”荣誉活动。结果,经村民代表认真考核验收,全村351户村民,除两三户因特殊原因未能当选外,其他家庭全都符合“文明家庭”标准。今年2月,在荣挂“全国文明村镇”牌子的同时,南李庄村“文明家庭”的标牌,分挂到了家户门前。
  这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村民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南李庄人”已然成为一种标志,一种文化符号,在附近十里八村形成了影响。去年,在南李庄社区附近发生一起车祸,在肇事司机企图逃逸时,南李庄人王泽华和父亲一起冲上去,拦住逃逸车辆,并把受伤者送进了医院。伤者家属赶到医院询问时,王泽华只撂下“南李庄的”四个字就转身离去。也是在去年,南李庄村收到了一封来自常村镇荒里村村民的来信,说南李庄一名姓郑的女士资助自己的女儿上学很久了,却一直不知道她的姓名,只好给村委会写来了一封感谢信。像这样赠人玫瑰积德行善的好人好事在如今的南李庄村已经屡见不鲜。
  ■记者手记
  采访南李庄村乡村治理的过程,是一次灵魂、心灵受到震撼的过程。
  范海涛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说,他不想做一个让别人对自己感恩戴德的“好人”,他一再强调,自己是一个共产党人,是党派在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的“站岗的战士”,他理应做一个在党言党、心中有党、心中有责、为党分忧的“好党员”。
  正是站在这样的政治高度上,他把南李庄村这“一亩三分地”,当作自己的责任田,在这块不大的土地上呕心沥血地耕耘浇灌,想要打造出一片亮丽的政治风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他用无私奉献的品德,用民主管理的法宝,用经济发展的实力,用文化滴灌的滋润,打造出了南李庄村这块道德高地和心灵净土;营造出了一片良好的“小流域政治生态”;铸造出了一块我们党在最底层最基层最牢固的执政基石。
  难忘范海涛在采访结束时对我们说的那句话:“我最高兴的不是别的,最高兴最欣慰最感到踏实的是,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在我们南李庄村,每一个村民,他们都会在心里边说共产党好,他们都在骨子里认同共产党、相信共产党,愿意跟着共产党一心一意往前走!”说这些话时,范海涛的眼睛炯炯有神,我们从那目光里看见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

《南李庄村党支部为民服务探索纪事》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28328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