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24 11:05 我要投稿
□刘文君 郭献计 朱德强
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关系着民生改善,更关系着家庭的希望,关系着一个城市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我市把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经济下行、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形势的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有了就业,人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社会和谐才有了最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委、政府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内容,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保持了全市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完善就业优惠政策
日前,我市第三期失业妇女技能培训班在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开班,60多名妇女开始为期一个月“月嫂”、“按摩保健”培训。这也是该中心今年第三次面向失业妇女开办培训班,截至目前中心已培训失业妇女249名。 良好的就业扶持政策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杠杆,我市认真贯彻省市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力促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市规定,失业人员经社区(村)、乡镇(办事处)推荐,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持证人员可享受免费的就业、创业扶持和税费减免,包括职业介绍、指导、培训、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工商税务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
促进就业,不仅是解决有能力上岗的人员的就业问题,还要让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充分就业。近年来,我市把失业人员就业援助作为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建立健全了失业人员就业援助制度,通过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社会保险补贴等方式不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使一大批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
据统计,今年我市先后有4620人次享受了由财政资金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农村劳动力3633人,失业人员637人,高技能人才培养350人,全市共有2200人次享受了公共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创业服务。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的出台,确保我市在经济新常态下依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想就业,能力不足,眼瞅着虚位以待的岗位,可却干不了这个工作。如何让人们“想就业干成业”,我市劳动保障部门以强化技能培训为手段,建立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让城乡劳动者成就职业梦想。
为提高服务质量,今年起,市人力资源市场在招聘会上首次采用“岗位信息二维码”。求职者只要通过扫描市人力资源市场二维码,就可详细了解企业的用工信息,在手机里筛选自己喜欢的岗位,深受企业和求职者的好评。同时,我市健全网络服务机制,创办“辉县市人力资源网”、“辉县就业qq群”服务平台,通过年轻人最喜欢、最容易接纳的方式,建立起与大众的零距离交流平台。
随着新办公场所的启用,我市在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二楼设立“一站式”就业服务窗口,把市劳动就业局、劳务输出局、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劳动人事代理中心、职业技能开发科等单位科室集中在一起对外办公,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公共就业服务。劳动保障部门服务大厅设立党员示范岗,由局党委成员和科室长负责对各项业务流程及政策进行集中解答,引导群众办理各项业务。
此外,我市还以加强基础工作为抓手,不断推进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建设。我市依托22个乡镇(办事处)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把辖区内人员的就业状况、培训愿望、参加社保的情况等建立信息库,并根据群众需求,广搭服务平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以创业带动就业
我市积极落实各项创业就业政策,通过强化技能培训、树立劳务品牌、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大众创业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千方百计为群众创业就业提供服务和便利。
我市把加强创业贷款发放力度作为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为了使更多的有意愿的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我市为创业者们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助推广大创业者创业;把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额度由5万元提高到最高不超过10万元。“十二五”以来,我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6亿元,稳定就业两万余人。
为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我市还启动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创业扶持计划,对于初次创业并具备一定要求的毕业生一次性提供5000元开业补贴。同时,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从而更好地迈向创业成功的道路。对于自主创业者,还可享受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社保代理等服务。
我市铺就的就业通道让更多的劳动者找到工作,捧牢“饭碗”,稳定就业,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辉县市惠民生促就业工作纪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27851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