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贫困失学孩子的“福星”,他是孤寡老人的“贴心人”,他是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领头雁”,他对家乡公益事业常怀赤诚之心,帮扶孤寡老人,赞助寒门学子,出资修桥铺路……一次次的善举,诠释着他对家乡的浓浓乡情,对故土的深情厚爱;一次次的付出,彰显他心系群众、朴实无华的大爱情怀。他就是
新乡市政协委员、我市工商联副主席牛富涛。
拼搏进取 实现创业梦想
牛富涛,1985年出生于吴村镇赵屯村,18岁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伐过木头,卖过树,还往高速公路工地上送过砂石,通过不懈努力,他已经积累起事业的第一桶金。于是,他又购置了粉碎机和铲车,在村里租赁场地,建起了一个小型砂厂,经过十年的摸爬滚打,艰苦磨练,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品销往省内建筑市场。
“创业路上无止境”。锐意进取的牛富涛和本村几个要好的朋友,开始谋划更大的企业发展思路。经过一番考察,2008年,他们合伙筹资2000万元,在吴村镇王敬屯村建起了
辉县市中誉纺织有限公司。在牛富涛的悉心经营和管理下,产品日益精细,质量稳步提升,赢得用户青睐,取得良好效益。
从2008年至今,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解决了近千人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当地经济
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敢拼敢干的牛富涛,守法经营,奉献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辉县商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因地制宜 助推群众致富
企业发展了,牛富涛追求的不仅仅是积累更多的财富,作为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这里的土地属于煤矿塌陷区,耕种非常不方便,好多群众都放弃了种粮,这里成了废弃闲置地。目睹此状,我决心在土地上做文章,发展绿色高效农业。”2013年10月,牛富涛响应国家号召,以大股东加农户土地入股为主,前期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土地流转1000亩,成立辉县市锦润天冠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科技为先导,不惜重金引进国际高端品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种植葡萄1000亩,建起了辉县市享誉盛名的千亩葡萄园,实现了合作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园区。
“我今年60岁了,到了我这个年龄再去外面打工,已经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现在在这个葡萄园工作,离家近,每年还能挣到约3万元钱,我觉得挺好的、挺高兴的。”正在葡萄园里工作的秦玉宝告诉记者。合作社让400多名农民不出远门可以就业,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牛富涛掷地有声地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才是富。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不断提高葡萄的质量,开拓更广阔市场,把我们的产品远销到一线城市,让更多的乡亲们从中收益。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是我们的心愿。”
热心公益 只为殷殷乡情
“饮水思源,反哺乡亲”。企业发展和事业成功得益于乡亲们的帮助和支持,牛富涛时刻不忘这块土地的养育之情。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努力回馈社会,以尽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良心。
“孩子去年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我们家里条件困难,是牛总资助了我们孩子,让孩子圆了上大学的梦,真的非常感谢牛总对我们的帮助。”赵固乡三合店村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母亲陈冬梅表达着对牛富涛的感激。
2000年以来,牛富涛还无偿为全村170多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福利,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2011年,他无偿提供资金3万元,为村里架设路灯200多盏,并承担全村照明电费和水费;2015年6月,牛富涛为第四高级中学、峪河镇中心校、吴村镇中心校、王敬屯中心校捐赠图书4000多本,并为第四高级中学和吴村镇中心校建起了储存量240万册的电子图书馆,为广大师生送去了精神食粮……近年来,牛富涛先后出资近百万元,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十年拼搏创业,十年耕耘收获。面对未来,他追求的脚步永不停息,计划在附近村庄再流转土地900多亩,发展集观光、休闲、
娱乐于一体的高效农业项目,带动乡亲们富起来,为老百姓造福,进一步创造人生的价值。(龙振礼赵丹)
《牛富涛:乡情引路报桑梓》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242728.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