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8月25日,记者寻访到了我市一名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薄壁镇谷堆坡村98岁的抗战英雄李如芝老人,听他讲诉抗战时期的那段烽火岁月。
刚见到坐在院子里的老人时,记者有一点惊讶,一个近百岁的老人头发、眉毛、胡子竟都还是黑的,见到有人来,老人还站起来打招呼。
李如芝老人出生于1918年,1938年
辉县组织500人作为补充营送往
焦作博爱训练,后分配至13军110师,时任师长吴绍周,军长汤恩伯。1939年部队开往安徽,在蚌埠一带抗击日寇,后转战至山东峄县一带与日军作战。后来的几年不断辗转在
河南、安徽、山东、陕西、江西、湖北几省抗战。1947年作为补充营参军的李如芝得以返回家乡。
老人身体很不错,除了有点耳背,眼睛白内障外,记忆力很好,表达比较清晰,讲起当年的细节老人竟能滔滔不绝。“那时候在山东峄县一带的尖山、白山上与日军战斗。日军从三面合围过来,我们就往山沟里退,守着山口和日军战斗了三天三夜。”谈起当年的经历,老人依然记忆犹新。老人也在那场战斗中负伤,他用砍刀砍倒一个日本兵,以为死了,回头去砍另一个,结果身后挨了三枪,原来那个日本兵没被砍死。作为伤兵老人辗转被送到武汉治伤,这一住院就是4个月,现在老人还清晰地记得那个医院的地址是中山马路164号。
谈到当时的生活条件时,老人说打仗行军时他们以天为被地为席,山沟里、石缝中、小河边、草地上哪都能睡。有时刚做好饭准备吃,日军打来了,能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把饭掀翻不要也不会留给日本人吃。
抗日战争结束后,李如芝返乡了,可迎接他的却是老人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父亲去世了,媳妇去逃荒了,家里只剩下了母亲、弟弟和女儿。当谈到自己的女儿时,老人眼里泛着泪花,声音有些哽咽:“刚离开家的时候,女儿刚刚满月,回来的时候,女儿已经11岁了,感觉亏欠女儿很多。”
“李叔没事的时候,就坐在街门口给我们讲他当初抗日、打鬼子的事情。我们听了也很有感触、很感动。李叔一生真的不容易,他是我们的榜样,他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们努力干好自己的事业,也让我们倍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老人家的老邻居郭礼颇有感触地说。
当采访快结束时,老人饶有兴致地唱起了当年在博爱训练时的吃饭歌:“这些饮食,人民供给,我们应该为民出力,救国救民无非天职,伙夫做饭,兄弟们管吃。”还有抗战歌:“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武器刀枪,到前线去吧,走向民族解放的战争!脚脖打着绑腿,背上背着背包,我们的队伍广大强壮,全世界人民高呼着反抗;我们要建设大众的国防,大家起来武装,打倒汉奸走狗和日寇,一二三四!”老人唱起歌来中气十足。
《抗战老兵李如芝》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238085.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