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任务面前,没有危险只有信念;
他,标准面前,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他,真相面前,没有表白只有大爱。
他,就是市检察院法警大队大队长王志军。从事检察工作20年来,他以满腔热血浇铸金色年华,用无私奉献谱写敬业之歌。在他的带领下,法警大队连续8年在市检察院评比中取得第一名;2次被
新乡市院荣记集体三等功;先后被评为“省级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编队管理示范单位”,和“全国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编队管理示范单位”。王志军个人因成绩突出,荣记二等功一次,荣获新乡市人民满意十佳检察人员。
任务面前,没有危险只有信念
在王志军的经历中,沉默不言、装疯卖傻、冷嘲热讽、恐吓威胁时时萦绕在周围。有一名在当地“颇有影响”的嫌疑人曾对王志军说过:兄弟,你今天和我过不去,别等我出去,你不为自己想,总不能不为家人想吧?王志军拍案而起:你只有坦白交待,才会让人民对你过得去!在凌然正气面前,嫌疑人终于打破幻想交待了罪行。
2010年8月,一起县、乡、村干部合伙贪污村村通工程款的案件需要到某山区乡镇调查取证。当时
辉县普降暴雨,考虑到安全,领导决定暂缓取证。王志军听说后找到领导:这两天是关键,不尽快拿出确凿证据,后期案件侦破难度会更大,我们会注意安全的。领导同意后,王志军亲自带队,冒着大雨前往取证现场。路上,车子突然一个侧滑偏向了崖边,全车人都惊出一身冷汗。王志军看了下路况,带领工作人员弃车步行。当他们湿淋淋出现在取证现场时,当地的村民说:有这帮“不要命”的卫士在,不管是谁,藏得再深,只要贪了,不怕揪不出来。
2006年以来,王志军共协助执行自侦部门查办案件56件;执行传唤239次、搜查116次,协助执行拘留、逮捕126次、押送提解670次、看管520次、保护犯罪现场126次、参与处置突发事件78次、执行追逃任务12次7人。
标准面前,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王志军心里清楚,想要当好一名法警,只有“火眼金睛”远远不够,法律素养才是自己最大的软肋。于是,他下决心“恶补”法律知识,抓紧一切空闲时间自学。
标准面前,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王志军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他给自己立下“四个不准”:周末基本不休,
电视基本不看,亲朋基本不走,饭局基本推完,全身心地投入到司法学习当中,仅用了两年时间,就通过了司法考试。
2006年,法警大队成立。当时全国检察系统法警大队是新设部门,既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相关的建设标准。作为第一任大队长,王志军多次到外单位取经,求教法警战线的老同志。经过2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全封闭办案工作区,2009年,仅成立3年的法警大队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命名为“全国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编队管理示范单位。”
真情面前,没有表白只有大爱
在王志军的行李箱中,有一件兰白相间的碎花裙。那是和妻子申建梅第一次见面时的记忆。当时,妻子在长垣县检察院工作。家人劝她,你可想好,不在一个地方工作,又都是在检察系统,你忙,他也忙,你们这还叫家吗?申建梅笑了笑:我们的家在心里。结婚后第一次出差办案,妻子从长垣连夜赶到辉县,因案件保密,不能问去哪,不能问干啥,只能默默替王志军整理行李。王志军看看行李箱说:以后,只要我出差,就把那条碎花裙装进来吧,走多远,走多久,咱俩都在一起。那一刻,申建梅真幸福。这一“幸福”,就是好多年。
对待妻子,王志军总能用真诚打动着她,而面对案件,却一丝不苟。可是下来之后,王志军依然用他的淳朴与真情打动着他们。嫌疑人王某的家属年老多病,当他了解到因王某案发家中一贫如洗时,他动员大队干警给他家捐款,还亲自开车把王某家属从深山接到县医院看病。王某知道后号啕大哭:你这样对我,我就是一颗石头心也得被你暖化了,你问吧,啥我都告诉你,怎么判,我都服气! 满怀激情干事业,一腔热血写忠诚。王志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人民司法警察的高大形象,诠释了人民检察司法警察的真正内涵。
《记辉县市劳动模范、检察院法警大队大队长王志军》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189174.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