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成都女司机随意变道别车,遭愤怒男司机从车中拉出暴打,女司机多处受伤住院,男司机被拘留等待进一步处理。
无独有偶。5月11日,我市一辆白色荣威轿车和一辆黑色道奇越野车发生别车纠纷,荣威车主用刀连续捅了道奇车主九刀。
立夏甫至,天气渐热,人心也开始烦躁起来。这一段时间,因开斗气车发生的交通事故明显增多。连日来诸多别车互掐事件在网上热议不断,许多人唏嘘不已并感到难以理解,明明都是一件小事,何以引发一起刑案? 尽管这样的极端事件纯属个案,但马路上由各种小事而引发的纠纷并不少见。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骂粗口……不少司机在面对糟糕的交通状况时都曾经有过上述的表现,对此,专家称之为“路怒症”。
“路怒症”缘何会形成?一些人将原因直接“归罪”于城市交通拥堵,开车人最怕的就是“堵车堵得心发慌”;也有一些人将原因归咎于现代
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过大,所以人的心灵会变得十分敏感,一些小小的摩擦就可能引起内心压力的爆发,这是现在社会上的人存在的“通病”。不可否认,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然而,笔者以为,之所以会有“路怒症”,关键还在于个人。分析这些人的“症状”,我们不难发现,对人对事,他们少了些理性,而多了些冲动;少了些包容,却多了些锱铢必较。
身处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理性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理性是社会赖以生存、和谐发展的基础,理性有序的环境也有利于降低社会关系的调节成本。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他把“理性”理解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特有认识能力。理性的人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过分冲动,不仅凭感觉做事情,能较好地控制和管理好自我以符合社会规范。试想一下,如果那两位驾驶员遇到停车问题后,都能使自己冷静、克制下来,而不是头脑发热、意气用事,那么之后的激烈争执、追逐碰撞以致大打出手、闹出人命的惨剧还会发生吗? 较之于理性,包容的心态对于个人而言,则需要更高的道德修炼。包容需要宽容,需要宽宏大度。能包容的人有宽广的胸怀,而不会有斤斤计较之心。在社会转型期,如果多一些包容,一些非对抗性矛盾就不会演化为对抗性矛盾。如果多一些包容,“荣威”和“道奇”驾驶员之间的“捅刀”事件也就不会发生了。
由此可见,“路怒症”的背后其实反映了部分社会成员的心态。尽管这只是局部问题,但也同样值得我们警惕。如果让“路怒症”肆意蔓延,则将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进而影响社会
健康、和谐发展。
我们在驾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特殊”情况,无论是自己“有理”,还是别人“无理”,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最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司机朋友,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心平气和开车,多些理解、包容和谦让,以一位主人翁的心态文明出行,理性解决纠纷,抵制“路怒症”。我们相信,理性包容对于治疗“路怒症”将会是一帖“良药”;对于缓解其他社会矛盾,理性包容同样也会起到较好“疗效”。(王景斌)
《行车须文明抵制“路怒症”》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188569.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