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新乡新闻 > 辉县市新闻 >

看冀屯怎样变“屯”为城

[摘要]□《河南日报》记者 李虎成 王永乐 通讯员 彭娟 马新合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硬件拔高,更不是政府卖地、开发商盖房子、让农民集中居住,它与工业化、产业多元化相辅相成,只有找准产业定位才能使新城充满活力。 辉县市冀屯镇大力实施双区同建,即社区建设与产业...

□《河南日报》记者 李虎成 王永乐

    通讯员 彭娟 马新合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硬件拔高,更不是政府卖地、开发商盖房子、让农民集中居住,它与工业化、产业多元化相辅相成,只有找准产业定位才能使新城充满活力。
  辉县市冀屯镇大力实施“双区同建”,即社区建设与产业园区一并规划、同步推进。围绕产业发展推进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乔迁住新房
 

  3月6日,农历惊蛰,春寒依旧料峭,然而在辉县市冀屯镇冀祥新区居民王合印的家中,却暖意融融。浓绿的兰草很茂盛,水仙花、腊梅花开得正艳。
  王合印说,以前由于居住的村子位于矿区塌陷地带,房子裂缝进水、四处透风,冬天经常在半夜冻醒,夏天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冀屯镇33个村,其中16个村庄处于煤矿塌陷区。该镇抓住塌陷区安置搬迁的契机,利用煤矿补偿资金,实施城镇化迁建改造。2011年12月5日,王合印作为第一批住户从低矮且昏暗的屋子搬到宽敞明亮的冀祥社区。
  虽然已经3年多了,东北流村支书黄光明对搬迁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当时觉得村民们乡土观念重,肯定不愿意搬迁,拆迁难度很大,村支部还开会研究让干部带头拆迁,没想到补偿标准一宣布,村民们抢着拆迁,300多户3天全部搬迁完。”
  “肯定抢着拆呀,这边老房子按平房1200元/平方米、瓦房1080元/平方米标准补偿,那边新房子一二楼870元/平方米、三四楼720元/平方米,算下来70%的农户住上新房都还能余上几万元,傻子也会抢着搬!”村民高士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王合印拉着记者参观他的新家,他的楼户是三四层复式,共210平方米。“以前家里地方小,孙子、孙女冬天都没地方玩。现在新房挺亮堂,孩子们玩耍,大人们下棋,都有了地方。”王合印高兴地说,“上面还送个大阳台,夏天没事能上去看看风景。”
  王合印搬进的冀祥新区,是冀屯镇规划的社区之一,占地2700余亩,可容纳1万户、5万口人。目前社区已完成投资4亿元,建成面积34万平方米,有3个村的4000多名居民已经入住。
  “现在社区里污水处理厂、邮政大楼、社区综合服务楼等都已建成投入使用,汽车站正在建设,听说今年还要建小学和卫生院。”王合印笑着说。
  16个“塌陷”村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17个村庄怎么办?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说,按照城像城、乡是乡的发展思路,本着让农民既享得到城市品质,又留得住田园乡愁的原则,因地制宜、压茬整治、梯次推进,建立保洁、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处理机制。镇长郎献忠说,今年镇里准备建成宪录村和褚邱村两个污水处理厂。在外打拼多年的褚邱村村民徐建军兴奋地说:“只要垃圾问题解决了,公共服务跟上了,以后住在村子里可比城里得劲儿多了!”

家门口上班
 

  “都是沾了雪米饼厂的光呀!俺们也多了条赚钱道!”3月6日,冀屯镇冀祥农民创业园的新乡市万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正忙着将一包包刚生产出的雪米饼装箱的工人郭习荣乐滋滋地说。
  冀祥农民创业园是冀屯镇为解决像郭习荣这样的搬进新社区的居民就业问题而规划的园区,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9家,提供了2700个就业岗位。创业园区内的新乡市万丰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雪米饼、仙贝、麦通、米通、麦烧等膨化食品,社区百余名居民活跃在厂里一线,他们加工、选货、装袋、封箱、搬运……个个动作娴熟。
  “没想到搬进社区后,家里人个个都能上班挣钱,我每天能挣60多元钱,一个月下来收入近2000元,照顾家里和孩子啥也不耽误!”郭习荣开心地说。
  “家里的老房子共赔偿21万元,在社区买的房子才花了15万元,很划算,剩下的钱给孩子在社区商业街租了个商铺,开了个饭店。”说着下班时间到了,郭习荣带领记者来到儿子王怀亮的饭店,一间门面房,装修简单,但干净整洁,正是中午饭点食客络绎不绝,小两口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每年都要和媳妇外出打工,不能陪在老人和孩子身边,现在搬进了社区,开了这个饭店,工作问题解决了,挣的钱虽不算很多,但顾得住家,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得很开心。”王怀亮笑着说。
  临走,郭习荣给记者透露了他们家的“秘密计划”:老伴这些天正在双孢菇创业园区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也准备自家建两个大棚。“每座大棚年产平菇1.5万公斤,产值3万元,除掉成本,净赚1万多元。这样我们一家每年收入5万元不成问题。”郭习荣脸上乐开了花。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赵化录认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硬件拔高,更不是政府卖地、开发商盖房子、让农民集中居住,它与工业化、产业多元化相辅相成,只有找准产业定位才能使新城充满活力。
  目前,围绕食用菌产业和项目建设形成的特色产业和社区商业街已经成为冀屯镇城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据统计该镇已有食用菌大棚1万余座,年产鲜菇1.75亿公斤,产值达4.2亿元,尤其是平菇,占据了河南及周边地区90%以上的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
  同时,民营企业的发展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前期投资1500万元的新乡市全新机电液态起重设备有限公司的搬迁建设正在进行,日新化工厂、航天化工厂等企业运行良好。投资10亿元的广东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落地资金4亿元,目前与洛阳伊众达成了重组协议,正式宣告星河生物进军肉牛产业。

一元坐公交
 

  3月6日下午,在冀祥社区客运站,西耿村村民郭玉英在等公交车。她告诉记者,当天她吃过早饭到社区商业街买了件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现在准备坐公交车回家。
  从郭玉英家到县城13公里,以往没有社区商业街时,好多生活用品得坐车去县城超市购买。后来有了社区商业街,但村里没有通公交时,她只能骑车到村口大路,再等过往的乡镇公交班车,一共要花3元。
  “自从去年12月开通了镇村公交,不仅在家门口就能乘上车,车费也只要1元钱。”郭玉英说。聊着,公交车来了,记者和她一同上了车。
  车上有10多个座位,虽不算宽敞,但座位干净整洁。“我们每天都会对车全面清扫一遍,听说下一步镇政府将拿出更多财政补贴资金开通村村通公交,把33个村全部覆盖,而且无论远近,收费都是1元钱。”公交车司机王师傅说。
  “要是33个村都覆盖了,那不是更方便了,以后走亲戚都能坐公交。”郭玉英兴奋地说。
  “哈哈,我听说镇里已经把天然气管道铺到了社区门口,上半年家家户户都要通天然气,下半年家家户户都能用上气。”王师傅抢着说。
  “农民成为市民,不是简单的户籍身份转换,必须有住房、有资产、有社保、有岗位。”赵化录说,城镇化是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聚集的过程,它直接带来城乡人居空间布局的调整和变化。城镇化应成为一个城镇更宜居、乡村更美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只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服务才能留得住人。留得住人,才留得住企业;留得住企业,才留得住人,两者是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
  冀屯镇的工业化带来了雄厚的财力,因而他们能够高点规划、高档次建设新型城镇,让村民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该镇在社区配备了环卫队和治安巡逻队,并且加强了技防设施建设。去年,日处理2000吨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今年学校、医院包括银行商业街公共汽车站都要建成并投入运营。
  “今年我们将编制全国重点镇5年实施规划,完善镇域道路、路灯、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镇城化建设总投资1.2亿元,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郎献忠说。 


《看冀屯怎样变“屯”为城》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14863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