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新乡新闻 > 辉县市新闻 >

文化惠民,让百姓品出幸福滋味

[摘要]文化惠民,让百姓品出幸福滋味 我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纪实 文化,是发展的血脉;文化,是幸福的源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场规模空前的文化惠民行动热潮席卷共城:文化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

文化惠民,让百姓品出幸福滋味 ——我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纪实       文化,是发展的血脉;文化,是幸福的源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场规模空前的文化惠民行动热潮席卷共城:文化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在日新月异的共城大地勾勒出一道道靓丽风景。   文化惠民,不仅改变了共城,更为百姓幸福加了分。   文化设施普及  城乡差距缩小     曾几何时,在农村,文化设施短缺、文化生活贫乏,相当多的农村群众一年到头读不到一本书、看不上一场电影。在城里触手可及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在许多农村地区可望而不可得。   群众的需要,就是市委、市政府努力的方向。为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薄弱局面,我市以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城乡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惠民行动相继上马,顺利推进。   我市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在丰富公共文化资源上下工夫,建成一批惠及广大群众的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开放性的特色文化活动阵地。先后建成投用了新华书店、电影院、剧院、文昌阁广场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在新乡市率先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对514个村文化大院实行了转型升级建设,配备了共享工程设备,覆盖率达95%;建成集娱乐、运动、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综合文化站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建成农家书屋547个,并及时补充更新了图书种类,不仅为农村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还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如今,我市22个乡镇均设有文化站,80%村有文化大院,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社区、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为基础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   随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向农村基层的大面积延伸,越来越多的农民打开了眼界、掌握了技能、走上了致富路。公共文化设施的广泛普及,缩小了城乡间的文化差距,保障了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群众文化活动  乐享幸福生活     每当晨曦初露,我市的公园里、游园内,扇挥剑舞、歌声悠扬;一到黄昏,华灯初上,休闲广场上、文化大院内,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或翩翩起舞,或健身娱乐,享受着惬意的幸福生活。   “以前农闲总是没事干,除了打牌就是拉家常。现在好了,吃过晚饭以后,到文化大院里和大家一起跳跳舞、敲敲鼓、扭扭秧歌,甭提有多开心了!”在孟庄镇郑屯村文化大院里,正在跳舞的范爱凤高兴地说,如今的生活是唱着过、跳着过,越过越有滋味。   我市按照“群办、群乐、群参、群益”原则,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节庆文化、民间文化,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4年,我市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红红火火的文化活动:元宵节举办了大型彩会表演活动,高跷秧歌、威风锣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让百姓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成功组织了“中国梦·辉县情”中国将军后代合唱团慰问演出,激昂的演唱、感人的故事、精彩的朗诵,为全市人民带来了一场精神文化盛宴;举办了迎国庆“翰墨金秋·醉美太行”农民书画摄影大赛,并到赵固、百泉、常村、冀屯、吴村、南寨等乡镇巡回展览;举办了第二届广场舞大赛,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送文化下乡”,带动了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开展农村艺术骨干人员、艺术团专业培训,积极扶持农村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真正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市文化部门和各乡镇因地制宜,帮助各村组建书法协会、戏迷协会、军乐队、盘鼓队等,组织开展篮球赛、趣味运动会、文体汇演等活动。                 目前,全市涌现出47个业余剧团,145班彩会,79支大鼓队,50支军乐队,11个文学艺术协会,120个戏迷协会,他们扎根农村沃土,传播先进文化,精心营造农民的“精神乐园”。                   文化产业支撑 做大城市名片     文化“软实力”,城市“硬支撑”。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我市文化产业如何从“看辉县、游辉县”到“读辉县、品辉县”,成为当务之急。  文化产业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我市将其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努力构建具有辉县特色的产业体系,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亮点。   2014年,新乡市确立了“南太行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三大特色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明确指出,特色服务业龙头在辉县。这为我市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市委、市政府把“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作为主题,以南太行旅游资源整合为契机,依托身后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旅游、药贸资源,全面打造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在产业园内规划建设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等,推出以文化体验和文化创意为主的旅游文化产品和健康休闲产品,展现辉县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市将以产业园为支撑,以苏门山的隐士文化、百泉书院的理学文化、文昌阁的商周文化和共城遗址的共城文化等为重点,积极挖掘辉县的传统历史文化,通过实施百泉湖复兴工程,传承辉县文脉,增加辉县文化的厚度;以白云寺的佛教文化、九莲山的帐书文化和老爷顶的道教文化等为重点,积极保护开发辉县的宗教文化;以革命文物旧址、郭兴纪念馆等为载体,大力发展红色文物旅游。以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张荣锁、裴春亮、范海涛等先进人物为重点,在回龙村、裴寨村、南李庄建设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游;发挥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品牌和新乡书画名人名家群体效应,建设南太行写生创作基地,打造“太行画派”,做大做强书画艺术产业;依托郭亮中华影视第一村,以自然山水和太行山区古村落为重点,积极打造全国影视基地;积极发展石雕、烙画、剪纸等特色文化产品,大力培育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实景演艺、高端书画交流等文化产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努力形成多种文化业态互促共进的发展局面。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市文化事业发展脉动强劲,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优势,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让文化软实力“硬”起来,实现经济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的互动融合,打造文化新品牌,塑造城市新形象。   辉县,县域发展的“经济高地”,正从文化推动发展转向文化引领发展,从“文化辉县”迈向“文化强市”,文化的因子正渗入到这里的每一片土壤、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   辉县文化,魅力无限。文化辉县,再放异彩!

《文化惠民,让百姓品出幸福滋味》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huixian/11665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