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河南省“最美信访干部”名单出炉,我区潞王坟乡信访办主任孙桂琴荣获“最美信访干部”称号。
本次评选通过地方层层推荐,媒体宣传公示,省信访局综合考察研究确定,最终有12人获得河南省“最美信访干部”称号,孙桂琴是
新乡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信访干部。
11月16日《新乡日报》县区版刊登了河南省“最美信访干部”孙桂琴的先进事迹《她用真情绘出一道美丽彩虹 》。现全文转载。
她用真情绘出一道美丽彩虹 ——记河南省“最美信访干部”孙桂琴记者:秦宝树 高清军
孙桂琴,今年53岁,从事信访工作15年,现为新乡市
凤泉区潞王坟乡信访办主任。
她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信访工作岗位一干就是15年。加班成为家常便饭,甚至大年三十还因维稳坚守在省城、京城的车站候车大厅。她从没要过一分钱的加班费,却累计借款给信访人30余次,金额达3万余元,累计为单位垫资70余万元。
她勇于实践、潜心摸索,成为化解信访案件的“行家里手”,将一个个越级上访和突发群体性事件“化干戈为玉帛”;她练就“火眼金睛”,总能一眼看穿上访人言语遮掩之下的事实真相,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15年来,她成功调解各类上访案件近千宗,平均每年接待上访群众500人次,化解率达到80%。
她爱的是为党分忧之岗,敬的是为民解难之业。
她心系群众万千事,和风细雨解民忧。哪怕是骂不绝口、将口水吐到她脸上的上访“老大难”“硬骨头”,她都用耐心、爱心、关心将一触即发的矛盾化解。“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上访户先后为其送来12面锦旗,她被上访户誉为知心人。
她的坚韧与无私,让信访工作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信访当事人由源源不断的缠访、闹访,变成规范有序的反映诉求;信访工作人员由隔三差五地去上级部门领回上访当事人,变成协调、督促相关单位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一个信访案件激增,乡政府门口天天排起长长的上访队伍,案件数量占全区70%,且案件久拖不决的落后乡镇,一跃成为全区、全市先进单位。
她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区、市信访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区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称号,多次被选为区党代表、乡人大代表,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最美信访干部”。
临危受命,撑起信访一片天 潞王坟乡境内有座凤凰山,矿产、山石资源丰富。该乡在经济转型期遇到阵痛,一度畸形繁荣的潞王坟乡经济,产生了断崖式下滑。关停企业的劳资纠纷、土地纠纷等利益纠葛井喷式爆发。
近几年,随着云龙山大
健康文化产业园、新中大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等全市重点项目涉及潞王坟乡,大量征地、拆迁问题高度集中,信访案件激增。一时间,乡政府门口排起长长的上访队伍。该乡人口占全区总人口四分之一,信访案件数量却占全区的70%,且有些案件久拖不决,成了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如此大的信访量和处置难度,很多人避之犹恐不及。2001年3月,领导亲自点将,孙桂琴走上了信访工作岗位。15年来,她始终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朴实的工作,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普通乡镇干部、一名最前沿的信访工作者追求奉献的真谛。
为党分忧,架起党群“连心桥” 信访工作一头是党的重托,一头是群众的期盼。孙桂琴把接待上访群众、解决信访问题与践行党的宗旨紧紧连在一起,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忘我工作,用对党无限忠诚履行了一位基层信访干部的光荣职责。她常说:“民之难即党之忧,干部做工作不能怕困难、怕矛盾。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新中大道征迁赔偿引发多起上访事件。李某等人以拆迁补偿标准低为由多次到北京上访,孙桂琴多次给他做思想工作。有一次孙桂琴去北京做劝返工作,在回来的高速路上,情绪激动的李某突然拉开车门欲跳车,高度警觉的孙桂琴闪身挡在门前,身体几乎被甩出车外,全车人惊出一身冷汗。后来孙桂琴了解到李某家有困难,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去民政部门给他争取大米、面粉等救济,让他感激不尽。孙桂琴一次次的热心帮助,最终打动了李某,他表示不再上访,并主动到其他上访户家做思想工作,不让他们再上访。
新乡市垃圾处理厂要在该乡王门村建设,一些群众不满意占地补偿标准,多次到省里反映情况。恰巧孙桂琴的老家也在王门村,于是她搬回老家长住,每天走家串户,宣传政策,经过一个月的不懈努力,成功化解了一起集体上访案件。
为民解难,用真情抚慰受创的心灵 “我们的职责是解决群众的问题,你把老百姓当成亲人,老百姓同样也会把我们当成自家兄妹和亲人。”这是潞王坟乡信访办主任孙桂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面对一个曾因辱骂工作人员,冲向省人民会堂,在天安门前裸奔等越访、缠访、闹访而出名的闫某,孙桂琴没有丝毫嫌弃与躲避,数次从北京将她接回,数次安排车辆送她去监狱看望她儿子。在得知她身患癌症和心脏病后,孙桂琴多次去家里看望她,还多次向领导反映,加强与法院合作,最终通过多方努力,给了闫某一个认可的判决。从此闫某不再上访。
作为信访干部,孙桂琴用真情擦干一双双流泪的眼睛,用真心抚慰一颗颗受创的心灵,用真爱舒展一张张欣慰的笑脸,用真诚弹出一曲曲和谐的旋律。
王某因不服其丈夫工伤纠纷判决持续上访30多年,也成为孙桂琴工作的重点对象。王某进京,孙桂琴啃着干馒头,帮她拎着行李,给她买饮料,甚至为其购买内衣、鞋子。王某有时就地打滚,骂不绝口,孙桂琴一次次扶起、一次次劝慰。王某家中困难,儿子养猪没有本钱,孙桂琴二话不说,拿出3000元钱借给她儿子用。得知王某身患重病,孙桂琴多次带她到医院检查,四处联系专家为她会诊,办理住院手续,并为她申请医疗补助。有一年“两会”期间,王某恶语连连,耍赖躺地上打滚,甚至将口水吐到孙桂琴脸上。之后,王某住院治病,孙桂琴不计前嫌,仍然到医院看望她、关心她,为王某办理住院、出院手续,让王某很感动。很多人对孙桂琴的这种行为不理解,孙桂琴笑着说:“多给上访群众一分爱心,
社会就会增添一分和谐,就能为党赢得一颗民心。”
张某身患残疾,认为法院判决与其妻离婚案件不公而屡次上访。长期上访造成其精神不正常,他摔坏家中所有家具,点燃了房屋,房子被烧得面目全非。孙桂琴亲自送他去医院检查,积极协调资金为其做截肢手术,保住了他的生命。孙桂琴还跟村上沟通,拆除其老宅,申请政府救助资金,帮助其住进了农村社区新房。如今张某已过上正常生活,重获新生的张某含泪说:“桂琴姐,你是俺的贴心人。”
怀揣着浓浓的为民情怀,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倾听着群众的呼声和心声,孙桂琴这名入党数十年的普通信访干部,在平凡岗位上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大爱与温暖。
潜心摸索,成为信访“行家里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孙桂琴勇于实践、潜心摸索,成为一名化解纠纷的“行家里手”。她接访每一个案件,总是认真分析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症结,从而找到突破口。同时,她还认真学习、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帮助群众解决合情合理的诉求。探究其化解信访案件的秘诀时,孙桂琴平静地说:“哪有什么秘诀?平凡事,不厌其烦地做;贴心话,掰开揉碎地说;遇问题,反反复复地跑……要有一副热心肠,有一分好耐性就成了。”
长时间的工作使孙桂琴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够辨别是信访人员还是农民工,在排查到有其他地区的上访人员时,总会第一时间和当地在京值班人员取得联系,为其提供信息,让其他地市的信访干部既感激又佩服。近两年来,孙桂琴累计为新乡地区其他各县(市)、区在京信访值班人员提供信息70余条,为
焦作、
安阳、
开封、
漯河、
郑州等其他地市在京值班人员提供信息30余条。
坚韧担当,谱就信访奉献曲 孙桂琴在信访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工作中难得有一天空闲,一
天中难得有一刻放松。加班加点是她的家常便饭,无论严冬酷暑,刮风下雨,还是逢年过节,她总是随叫随到。哪里需要哪里去,何时需要何时去。
她工作在“清水衙门”,生活节俭,清廉如水,却为困难群众一掷千金、慷慨解囊。当信访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经济拮据时,她总是自掏腰包,慷慨解囊,帮助信访人渡过难关。信访人家有红白事了,孙桂琴知道后,也会送上自己的份子钱。这些都让信访人感激不尽,同时也换来了信访人的信任。当单位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时,为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她主动从家里拿钱垫付,并经常自掏腰包请部门或协助信访工作的同事吃饭。在工作期间,她累计借款给信访人30余次,借款金额多达3万余元,至今仍有个别信访户因家庭困难还欠着孙桂琴的钱;累计为单位垫资70余万元。她家的私家车经常当公车使用,老公、儿子、儿媳经常充当单位司机。
精神感召,全家成为信访人 一个与牢骚和烦恼打交道的工作,用心去做,就成了一个充满人情和感动的职业。孙桂琴热爱信访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信访工作中,不仅感动了上访户,也感动了家人,在孙桂琴家里,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信访人。
初任信访办主任,家人都不理解,因为她从来没有准点回过家,她上有80多岁身体瘫痪的老婆婆,下有刚满一岁的小孙女。丈夫抱怨她,儿子和儿媳也不理解她,因为她为工作付出了太多,根本没时间去照顾家人。孙桂琴觉得她对这个家亏欠太多。随着干信访工作的时间推移,家人慢慢地也接受、支持这份工作了。当上访户经济困难孙桂琴自掏腰包帮助他们时,丈夫不再有怨言,儿子和儿媳也不再抱怨,并予以积极配合。通过省公务员考试来到基层工作的儿媳选择了与婆婆一样的基层信访工作。下班之后,婆媳俩经常会讨论一些信访话题,孙桂琴会把自己的一些工作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儿媳,让她去帮助更多的上访户。同事开玩笑地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们家是信访之家啊。”
编后语 为“最美信访干部”孙桂琴点赞 在号称“机关第一难、工作第一烦”的信访工作岗位上,孙桂琴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地开展信访工作;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竭力为上访人排忧解难;饱含着对党的绝对忠诚,为党和政府勇挑重担。她来自基层、扎根基层;她来自于民、根植于民;她为党分忧,一心为民。她工作在“清水衙门”,生活节俭,清廉如水,却为困难群众一掷千金、慷慨解囊。她处理着“机关第一难”,每天听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却能忍辱负重、不厌其烦。她做的是烦事、难事和窝囊事,却能和风化雨、百折不挠。
作为“最美信访干部”,孙桂琴是忙碌的,忙碌在接访一线,忙碌在深夜的灯下,忙碌在出差途中。她的美体现在群众的心里,她的美体现在家人的“埋怨”中。从那些一桩桩一件件经千辛万苦化解的信访案件中,我们感到,孙桂琴有担当、有理想,有丰富的感情、有很强的责任感和过硬的作风。她真正把百姓心事当大事,带着责任做工作、带着感情做工作,应该说,全社会各条战线都需要这样的敬业精神与奉献情怀。
奉献是一种美。孙桂琴在辛勤工作中得到的回报,必定会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获取更强大的工作力量。
孙桂琴说,此生不图名不图利,只图为百姓解难,只图心中安然。当好党和群众“连心桥”上的铺路石、护桥栏,是她一生无悔的选择!
因为她始终坚信:没有牺牲精神就不配当信访主任,信访主任就要背得起重担,破得了难题,绝不能让群众失望,辜负领导的信赖,要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也要让党委、政府听到群众的呼声,搭建好沟通的桥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努力。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誉。在单位同事心中,她是一位雷厉风行、关心下属的领导;在上级领导心中,她是一位不辞辛苦、敢于担当的干部;在上访群众心中,她是一位耐心细致、解决问题的大姐;在家人心中,她是一位工作繁忙、需要支持的“英雄”。
孙桂琴作为“最美信访干部”是好样的。
为孙桂琴点赞!
《她用真情绘出一道美丽彩虹 ——记河南省“最美信访干部”孙桂琴》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fengquan/506312.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