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3 09:38 我要投稿
爱的报告
——长垣县“编制救助网络倾情奉献社会”活动纪实
长垣县,是全国困难群众大病救助试点县,省级救急难试点县。正因为如此,在这里,有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有高端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有规模大、设施完善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有健全的三级慈善网络。
这,是长垣县政府近年来实施社会惠民保障工程,探索开展基层民生工作新途径,倾情奉献社会的有力见证。
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生活有所保障
长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城乡低保工作,为了提高低保救助的准确性和群众满意度,率先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并在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投入使用了该信息系统,为低保审核审批提供了有力依据,确保了政府财政惠及真正困难群体。
众所周知,百姓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严重,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医疗救助都是社会救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长垣县被列为了全国大病医疗救助试点县后,在救助农村困难群众的基础上,该县积极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大病医疗救助,救助准入线由原来的住院总费用5万元降至政策范围内3万元,医疗救助封顶线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2000元,并与24家县乡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了医疗救助信息平台联网,医疗救助程序由原来的医院就医、申请民政救助、发放救助金等流程,改革为城乡困难群众到县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只需出具低保证、五保证、低收入证、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由定点医疗机构同步结算网络进行认定后,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即可将救助部分扣除。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改善了全县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此外,该县政府还针对极贫困人员和失去脱贫能力人员开展救急难救助,按5年一个周期对其进行救助,即第一年按照上年度全县平均居民生活支出标准的50%进行救助,第二、三年在此基础上按25%的比例逐年增加,3年达到全县一般生活水平,第四、五年按第三年标准进行补助。补助发放采取“一户一档、一人一卡”方式,确保资金落实到户到人。力争利用3至5年的时间,使极贫困群体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据该县统计,极度贫困家庭共499户1404人;无脱贫能力家庭337户963人,共发放救急难资金189.74万元。实行民生托底财政保障制度后,极贫困群众的吃穿住行、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保障和改善。此外,该县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专项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集养老、养护、康复、托管和社会救助为一体的综合性福利机构,为孤儿、孤老、精神病人、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优抚安置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了救助保护。
为有效统一实施社会救助,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该县利用12349社会服务网络平台,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设立由民政牵头,卫计委、教体局、住建局、人社局、民生中心、房管中心等部门参与的社会救助“八类救助一门受理”窗口,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以民政所窗口为主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在村便民服务站增加“八类救助”代办内容,由村便民服务代办员受理,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联动。
探索破解养老难题,让高龄老人老有所依
“辛苦了一辈子,该是享福的时候了。在这里吃喝玩乐都不用愁,还有贴身医生,我过得好了,儿子也放心。”自从住到银色港湾老年公寓后,张兴秀逢人就说。
这是长垣县破解社会化养老问题的一个缩影。
我国日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老有所依?近年来,长垣县高度重视老年人工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各项养老机制齐头并进,出台《长垣县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张床位补贴900元,每月每张床位50元的运营补贴,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出台《长垣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对新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符合国家划拨用地条件的,经县政府批准后,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供地,也可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一大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异军突起;出台《长垣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敬老院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水平的意见》,提高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水平,新建扩建乡镇敬老院19所,新增床位1000张;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现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互助院,目前,投入使用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个,农村幸福院2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0个……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乡镇敬老院养老为依托、社会化养老为支撑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为全县人民精心编制了一张无缝隙的养老“幸福网”。
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让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各项工作的核心。长垣县政府始终从服务国防建设大局出发,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尽最大努力解决入役、退役、伤残人员及家属的后顾之忧,确保了双拥政策健康持续发展。
在执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上不打折扣。把符合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的退役军人优先安置到全供事业单位,所有退役军人都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通过集中学习,确保每个退役士兵就业上岗前初步掌握1至2门专业技能,使退役士兵通过培训实现“学有所获、学有所长”的目的。安置率、上岗率、开发率均达100%以上。
在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难看病难生活难问题上不打折扣。在长垣,有6000多名优抚对象。除了每年组织其免费体检、节假日发放慰问品这些常态化的优抚措施外,该县还把解决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放在了重中之重。县政府抓住国家惠农政策机遇,整合危房改造、扶贫搬迁等政策资源,多途径帮助优抚对象建房,解决了他们的住房困难;建立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同步开发“一站式”结算服务系统,实行城乡基本医疗制度报销、医疗机构优惠减免、政府医疗补助、医疗救助的保障办法,解决了优抚对象治病难问题;从临时救助,帮助和扶持退役士兵就业,结对帮扶多方面,解决了优抚对象生活难问题。
全面升级改造县烈士陵园。该县政府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对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廊、纪念堂、纪念广场及配套景观建设进行升级改造,一个集瞻仰、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花园式烈士陵园初具雏形。
发展福利慈善事业,让弱势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一份爱心,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早在2010年,长垣县就启动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当年就有近万名干部职工和100多家企业参与了慈善募捐活动。时至今日,该活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特别是县委书记薄学斌、县长武胜军亲自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推动了该县人人参与慈善的全民慈善氛围。全县108个县直部门,18个乡(镇)、办事处,322所学校开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善款高达277.14万元。现在,所募善款已成为慈善资金的基础来源。2014年救助支出229.9万元,其中救助困难学生858人,大病救助肾病、白血病、各种癌症161人次,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困难,让他们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使他们感受到了慈善组织的温暖。在开展各种救助的同时,该县慈善协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特别是在副县长秦建璞同志的指导帮助下,建成了长垣县第一所大型慈善超市,慈善超市开业以来,共为全县300余户特困家庭发放价值12万余元的救助物品,得到了全县各界人士的赞扬和好评。
为确保全民慈善活动落到实处,该县在各乡(镇、办事处)、县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立慈善分会,在各行政村设立慈善工作站,建立特困救助对象台账,大力拓展慈善救助项目,落实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县、乡、村共同协作的三级慈善组织网络确保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为民解困,长垣县认真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主要职责,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今,在长垣县,关爱困难弱势群体的良好风尚和浓厚氛围俨然形成。
(王爱云)
《河南日报—长垣县“编制救助网络倾情奉献社会”活动纪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xiang.yuduxx.com/changyuan/20440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